上海羊羽卓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子擎人在传感器 子擎人在传感器一直显示有人

发布时间:2024-10-06 14:10:46

子擎人在传感器一直显示有人

上次不是说我那个子擎用着一直有问题吗?它一直显示有人,后来找到原因了,试了几天了,目前还没发现什么问题。

进入子擎设置里有一个更多,这里边有一个高级设置,有空间学习,还有一个目标排除,把这两个分别去操作一下,操作之后会重新设置一遍就可以了。而且这边是可以设置无人判定时间的,我现在设置的是5秒钟,目前用了一段时间了,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大家测一下,现在就亮了,亮了之后大概有我设置的5秒,差不多5秒钟就关闭了,这次就很准了。按上次,比如要把这个指针做生物动作,这个没有开,上次是开了,它也是会有这个问题,但是这次没开,发现没什么问题,所以这个我就没管它。

子擎人体存在传感器,人在不关灯,联动更丰富,反应更迅速

子擎出了一款支持米家的人体存在传感器,相较于传统小米人体传感器,可以解决有人存在但是人没有移动的情况下,会触发出无人移动自动化,此外触发条件也更加丰富!

外包装比较简洁,简约白色包装,里面仅包含人体存在传感器主体、两片3M双面胶和说明书一份。里面不包含支架和充电器线。

整体外观是一个较扁的圆柱体,正面从上往下依次是生物传感器(也就是传统的红外传感器)、中间空白区域是毫米波雷达、重置按钮和指示灯。

背面是配件槽和Type-C电源输入接口,配件槽支持吊顶安装,可以完美的隐藏于吊顶中,Type-C的开槽对于小米数据线来说可以正好塞的进去,其他数据线可能会出现插不进去的情况,通过5V0.1A供电使用,需要附近有插座供电。

较惊喜的是会显示静态、微动、目标距离多远、位置以及光照信息,就提供了更多的玩法:距离的远近提供了远离或者接近进行联动,光照信息是平均10秒的数据,虽然数据更新有些许延迟,但是减少了因为影子遮挡而造成不必要的联动。

打开只侦测生物动作后,会和红外传感器同时检测,减少窗帘电机的误触,但是会稍微减慢侦测速度。在设置中有空间学习和目标排除,可以减少误触发,而且可以设置任意的无人判定时间和有人判定时间。

智能联动方面非常丰富,把几乎能设置的都可以进行联动,支持的触发/状态条件:无人存在、无人存在指定时间后、有人进入、有人存在、有人静态、有人进入指定时间后(1-255分钟)、有人微动、有人远离、有人移动、有人接近、目标距离小于(20-800厘米)、目标距离大于(厘米)、光照度大/小于(0-5000lux),支持的执行动作:设置最大侦测距离、设置无人判定时间、只侦测生物动作、侦测所有的动作、开指示灯、关指示灯、开关指示灯。

比较关心的就是联动速度,官方推荐有小米中枢网关,实测以有人进入为条件,速度和小米人体传感器2一致甚至更快!另一个关心的重点就是人体存在判定是否准确,亲测除了盖着被子,或者背对着人体存在传感器有时会识别不到外,人体存在识别都是比较准确的。

智能玩法:

卧室开关等场景:有人进入且环境光低于1lux时,打开智能开关。当判定无人存在指定时间后,根据不同的电器选择不同的时间,例如灯可以设置2分钟,空调这种不想开关那么频繁的设备可以设置为30分钟或者更久。也可以在卧室开启小夜灯,当距离小于一定距离且环境光低于1lux时,开启小夜灯,距离大于一定距离处于静态则关闭小夜灯。

卫生间场景:家里的洗手台、马桶、淋浴分别依次往里,将传感器安装在门口,这样就可以根据距离判断是否在上厕所,当在指定距离内,人体存在传感器为微动或者静态的时候,打开浴霸换气功能。无人存在关灯,延迟5分钟后关闭换气功能。

总结:

子擎人体存在传感器,联动功能丰富,有人进入触发条件迅速,人体存在也基本满足需求。当然也存在些不足,靠近/远离等需要额外处理判断的触发条件大概有1-3s延迟。安装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提前规划好电源或者吊顶安装,整体来说是一款不错的产品可以解决一些痛点。

相关问答

子擎人在传感器 可以设置时间吗?

是的,传感器通常可以设置时间参数。通过传感器上的控制面板或者相关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轻松地设置传感器的时间参数。这包括设置传感器的工作时间、休眠时间...

子擎人在传感器 怎么设置智能场景?

在传感器设置智能场景时,需要先确定需要监测的参数,例如温度、湿度、光线亮度等。然后,根据不同的监测参数设置相应的触发条件,如温度高于某个值、湿度低于...

子擎传感器 测评?

子擎存在传感器Lite在传统人体传感器的基础上增加了人体存在功能的检测,配合小米智能中枢网关方便的智能化场景设置,弥补了之前智能家居构建的小缺陷,最关键的...

子擎 pro什么时间上市?

子擎pro是在2022年3月正式上市的。它搭载了10代英特尔酷睿i5-10300H4核处理器,是一款性能强劲的电脑。子擎pro是在2022年3月正式上市的。它搭载了10代英特尔...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