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羊羽卓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传感器倒爷 “发烧”的额温枪:“倒爷”狂炒,厂商加码生产,上游传感器缺货……

发布时间:2025-01-19 14:01:00

“发烧”的额温枪:“倒爷”狂炒、厂商加码生产、上游传感器缺货……

每经记者:陈鹏丽 每经编辑:汤辉 梁枭

疫情之下,口罩、消毒酒精等防疫物资成了人人必备的抢手货。以口罩为例,3月2日,国家发改委披露,全国口罩日产能及日产量均突破1亿只,供需矛盾进一步缓解。

而现在,还有一样防疫物资比之前的口罩还难买,这就是额温枪,正式点儿可以称为“手持式红外线测温仪”,是利用热辐射原理快速测量体温的设备。

发热是新冠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在各地逐步复工的大背景下,额温枪变得“一枪难求”,而“出门一‘枪’,去办公室一‘枪’,进超市一‘枪’,回家还要补一‘枪’”也已成为生活常态。

无利不起早。一些投机者嗅到了“商机”,摇身一变成了“庄家”、“倒爷”,一条“炒额温枪的资金黑链”浮出水面。

“这几天我算是知道了,额温枪这玩意儿,全是‘倒爷’。”在倒卖额温枪的某微信群里,有人这样说道。 目前来看,这些“倒爷”们异常活跃,搅得额温枪市场不得安宁。

现在已是3月,中国的抗疫形势也越来越好。尽管在使用过程中仍会遇到些小尴尬——比如女生的粉底就对测量精度有影响——但在对抗新冠肺炎的战“疫”中,额温枪仍然功不可没。

额温枪搜索指数一路飙升。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销售: “倒爷”微信群、QQ群多如牛毛

尽管身处国内最大的额温枪生产制造基地深圳,李敏(化名)一直到现在都未能如愿买到额温枪。李敏的工厂有几十名员工,计划配备两把额温枪,但在筹备复工过程中她发现,额温枪比口罩还难买。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额温枪是企业必备产品,不少企业为求通过复工审核,不惜以600元甚至700元的高价买一把额温枪(编者注:疫情前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普通款额温枪价格约为100元)。李敏眼看着额温枪价格被炒高,最后拿出家里小孩儿用的额温枪支援工厂。

企业复工、公共场所防疫是额温枪的两大重要需求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从2月份开始,一些地方的基层防疫队伍就已在到处寻找额温枪。

2月18日,湖南邵阳市洞口县共青团委员会在网上发起倡议,呼吁当地群众捐献家庭自备电子额温枪,“县上的超市、执勤点等公共场所急需电子测温枪,而目前市场无法正常采购。”

根据赛迪顾问医药健康产业研究中心的统计,在2019年之前,国内手持红外体温计的产量一直在20万把至30万把之间,整体市场规模并不大。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额温枪订单突然剧增,出现“一枪难求”的局面。

那么,市场上额温枪到底有多紧缺?

根据工信部2月初披露的数据,手持式红外测温仪的市场缺口约为55万把。根据上述数据简单计算,这个需求缺口是过去两年产量的总和。

全面缺货的背景下,额温枪与口罩自然成了部分投机者眼中的“大生意”。

在某额温枪口罩信息交流QQ群里,每天都有为数众多的“中介”进群、退群。群主“小鸣”是群信息管理者,同时也是额温枪倒卖的“中介”。这个群大部分时间处于禁言状态。每天中午,小鸣一般会放开半个小时的群成员发言权,并告诉群内600多名“中介朋友”可以自由发布交易信息。其他时间可以找他付费发布信息,一条收费10元。

刚一放开发言权,群里的“中介”们瞬间涌出,各种交易消息刷屏。这些“中介”一般分两种,有现货的“中介”和求现货的“中介”。有现货的“中介”声称,自己手上有几百到十几万把现货,工厂直销,需要红头文件购买。而收购现货的“中介”话术一般是“要现货,能拍暗语视频,不要没看到货就谈订金。”

交易广告发出后,买卖双方对接需求私聊。实际上,类似的微信群、QQ群多如牛毛,每一个稍有活跃度的群都是一个额温枪倒卖“小江湖”。

记者了解到,在众多倒卖群里,“倍尔康”是出现次数较多的叫得出来的品牌,但蹊跷的是,不同的“中介”在不同的群里发的“倍尔康”产品图一模一样,都是同一张带有闲鱼账号水印的图片,但他们的报价却不尽相同。

额温枪倒卖群信息截图。

更蹊跷的是,早在2月12日,广州市倍尔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倍尔康)就在官网发布过一则打假消息,强调“倍尔康产品不会在微信群或者朋友圈等社交平台销售,切勿上当。”广州南沙官方微信也发文辟谣。 据了解,倍尔康是国内知名的智能体温计生产商之一。

广州南沙官方微信发文辟谣。

小鸣对额温枪“倒卖内幕”也了如指掌,他在群里直言,“你们谁有现货的,靠谱可以走平台那种,可以找我给你们卖。像那种几万、几十万(现货量)的那种,别来了。那种都是四五手。”

而在另一个倒卖额温枪的微信群里,有人直言:“被骗怕了,(所谓的中介)99%是没货的。”还有人感叹,“这几天我算是知道了,额温枪这玩意儿,全是‘倒爷’。”

2月25日,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也在自己朋友圈转发一篇“额温枪黑市”相关文章时评论道,额温枪全国能批量供货的企业不超过三家,根本满足不了这么大的防疫需求,特别是短时间的需求。 “我每天微信群里询单量都巨大,都说有政府采购文件,都不是业内人士。大家想想,政府渠道还不通畅?需要通过中介来找货?”他还无奈地表示:“每天还有人在工厂门口拍我司出货视频。”

生产:圈内忙扩产、圈外“赶鸭子”上项目

赛迪顾问发布的红外体温检测仪行业报告显示,目前全国范围内生产该类产品的厂商约70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A股上市公司中,九安医疗(002432,SZ)、鱼跃医疗(002223,SZ)及乐普医疗(300003,SZ)是国内额温枪的生产“主力军”。

面对额温枪市场需求的井喷,“主力军”们纷纷进击,大力扩产。九安医疗今年大年初四就在刘毅的号召和带领下复工,所有在天津的员工及员工家属走上生产一线,昼夜两班倒赶生产。刘毅告诉记者,目前九安(iHealth)额温枪日产已突破1万台,对比去年同期,产能足足提升了3倍左右。九安医疗已经推迟京东、天猫旗舰店及线下商业渠道合计14万台已收款货物的发出时间,暂停一切商业渠道,尽全力优先保障公共卫生防疫需求。

刘毅还表示,公司也正在积极扩大产能,计划第一步达到日产1.5万台,第二步是达到日产3~4万台。

据了解,iHealth额温枪是九安医疗2016年与小米合作开发的红外体温计产品。九安医疗方面透露,目前公司的400服务热线最高单日询单量超过一百万。“从当前订单量的情况来统计,预计今年公司额温枪的产量或同比增长5倍以上。”

另一家上市公司鱼跃医疗也对外透露,公司额温枪2月份内10天的产量就超过公司过去3年的产量。据《丹阳日报》报道,丹阳中专首批70余名师生2月26日上午加入鱼跃医疗集团生产线,紧急支援生产额温枪。

原有厂商大力扩产,新进者也加速涌入。2月19日晚,昌红科技(300151,SZ)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柏明胜的经营范围增加“口罩与额温枪的生产经营”。万邦德(002082,SZ)也于2月21日晚宣布,公司将通过控股子公司投资建设一次性医用防护用品及10万红外额温枪生产线项目,项目总投资为3464.7万元,预计今年4月建成。

额温枪在抗疫一线成了抢手货,资本市场嗅觉灵敏的资金不会放过这个炒作的机会,上述上市公司的股票自然成了香饽饽。鱼跃医疗2月的月涨幅达到42.28%,而鱼跃医疗和九安医疗的总换手率均超过了100%。

前期走势不温不火的鱼跃医疗股价近期创出新高。

此外,一些外行也在涌入行业。记者了解到,部分企业看到额温枪紧缺,也立马“赶鸭子式”开项目:半天出外观设计、三天出结构设计、一周后“投模”、预计三月中旬便能出货。

供应: 原材料企业产能不足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稍有技术实力的额温枪厂商,产能基本上都已由政府调配,紧急生产用于公共场所防疫的额温枪订单。其他商业渠道的订单需求暂时难满足。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全网都没法儿以合理价格买到一把额温枪的原因。

另一方面,医用额温枪是精密测量仪器,涉及百余种原材料,供应链长也是额温枪缺货现状短期难以缓解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额温枪上游传感器、芯片的元器件也普遍缺料。作为国内专业体温计生产厂家,倍尔康年前就已经采取紧急方案,清空库存保障供应。不过,在其2月12日发布的《关于广州市倍尔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关于不实消息声明》中,公司也大倒苦水:“然而非接触式红外体温计零配件众多,短期无法配齐物料,难以大批量上线投产,产能极其有限”、“近期少量生产仅供政府机关、学校防疫部门等单位”。

2月23日,刘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在全面复工之前,公司部分上游供应商无法及时复工,产能不足。但目前,随着主要供应商陆续复工,供应压力缓解了很多。现在公司逐步扩大日产能,塑胶壳、MCU、传感器等上游原材料会出现供应紧张,缺料情况一直在动态变化。

“目前影响产能的最大因素是供应商的上游供应商,一些元器件的原材料企业产能不足,以至于我们的供应商无法足量生产元器件,这带来了一轮新的挑战。”刘毅表示,一些进口元器件无法及时运输到位也是影响公司产能的一个因素。为了保证供应不掉队,九安医疗自己也想了很多应对办法,现在原材料缺货的情况在逐步好转。

额温枪生产厂商健奥科技的相关人士也告诉记者,目前公司仅接政府订单,暂不接收外来订单;乐普医疗方面的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每天都会接到很多询单电话,但也只能帮忙把电话转到深圳工厂,工厂能不能接单很难说。

芯海科技测量&健康IoT产品经理廖文忠2月2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成立“红外测温项目”技术攻关组后,公司核心技术骨干加班加点展开工作,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耗时20天成功推出红外体温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芯片+算法+应用方案)。此外,由于传感器供货紧张,芯海科技为适应市面上现有的各种型号的传感器,自研了传感器适配平台,帮助IDH(独立设计公司)快速服务客户。

据廖文忠透露,目前芯海科技的红外测温芯片已大规模出货。廖文忠告诉记者,芯片的生产周期长,这是额温枪上游芯片缺货的重要原因。“芯片的生产周期最快是两三个月,封装可能需要四五个月的时间。 我们也是应急,拿我们应用到别的产品上较高端现货芯片应用于红外测温枪,支援防疫产品额温枪的原材料供应。”

使用: 搽粉底都可能影响测量准确度

红外测温枪是防疫“第一关”。但是在实际使用时,额温枪又总会遭遇尴尬。比如,测不准。

刘明(化名)告诉记者,自从公司复工后,他每天进出公司都需要测量体温,但是每次测量结果都让他哭笑不得。他公司采购的是国内某知名品牌额温枪,但每次测量,仪器很少可以给出准确的体温数据,“一般都是34℃~36℃左右波动,极少上过36℃,负责测量记录的人也很无语。有时候多人排队测量,仪器还‘罢工’。”

赛迪顾问医药健康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王宁2月21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红外体温枪的工作原理是,自然界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体都会依据自身温度高低对外发射红外辐射能量,体温计中传感器将采集到的红外线辐射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经过进一步处理后最终以数字信号的形式显示在液晶显示屏上。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元器件的精密度,体温枪自身算法,以及外界环境都是影响测量结果的重要因素。“外部环境光线强弱,温度高低,甚至人的不同肤色、女生脸上有没有擦粉底,都有可能影响人体红外线辐射能量。”

刘毅向记者表示,国内红外额温枪所选用的其他大部分元器件,包括芯片等其实大多是国产品牌,在国产品牌量不足的情况下会考虑选择进口品牌补充。对于红外温度计而言,影响测量准确度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分别是:

用户的实际操作要准确,需按照说明书操作;

对测量条件有要求,比如当被测者额头经历冷热风吹、有汗水、刘海或者帽子等遮挡,或者刚经历剧烈运动时,额头温度会暂时变化;

仪器所处环境温度要稳定;

仪器要保养消毒,探头除尘。

另外,从制造端的角度,仪器对生产厂商的要求也较高。“主要核心器件如测温传感器要选择灵敏度高、性能稳定的品牌,红外辐射采集的通路设计要最大限度保证多采集、少干扰,MCU的处理能力要满足医用标准,补偿算法及临床验证的能力要充分满足,这些是基础能力。此外还要尽可能对用户的测量操作有纠错和补偿能力,才能保证产品设计上的准确度。”刘毅补充道。

此外,刘毅还表示,厂商需要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要对关键工艺做到100%全检验证,特别是测量精度的检测。刘毅认为,“影响准确度最大的因素在于环境、体温计和被测者的稳定状态,从硬件角度来看,传感器的抗温度冲击能力越强、性能越稳定会越好,芯片没有太大影响。”

他进一步告诉记者,在影响体温计性能最大的硬件——热电堆传感器上,国内外的技术差距主要体现在内部晶圆,其制造工艺是核心技术瓶颈,该技术主要被德国掌握,所以市场上的进口传感器和国内一线传感器都在使用德国制造的晶圆。“除晶圆选择之外受德国工艺限制外,其他(技术)差别不大。”

王宁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企业最早开始关注额温枪是2003年非典,人们逐渐发现,非接触式的体温计可以大大减少交叉感染的几率。

当年,国内也基本上没有可以自主生产的额温枪,上游传感器等元器件完全是处于被境外厂商“卡脖子”的状态。17年过去,国内的红外体温计技术有了不少突破,但是由于市场需求的问题,规模一直不大。王宁告诉记者,这17年来,国内的红外体温计应用从工业层面逐渐到医用层面,测量精度也在不断提升。

记者手记丨额温枪“倒爷”——巨大供需矛盾下的“畸形”产物

写完这组报道时,QQ群和微信群的“倒爷”们还在奋力“买卖”着口罩、额温枪等防疫物资。他们大多手上根本没有现货,自然极少有真正成功交易案例。在“倒爷”这个链条中,极少有真正的买家,有的只是一手倒一手的需求,一手倒一手的供应。似乎水很浅,又似乎水很深。

随着这种“倒爷”现象被曝光,用他们的话来说,“现在真正有现货的,都觉得现货就是烫手山芋”。因为他们不知道额温枪的产能什么时候能完全跟上,正规渠道什么时候有货,他们高价拿到的一丁点现货会不会就砸在了自己手上。

有上市公司董事长告诉我,“我现在每天微信询单都超过百万台,持续两周多,熟悉的不太熟悉的、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他说,额温枪的这种乱象,是巨大供求矛盾下的产物。可见,额温枪市场的供需矛盾依然十分尖锐的。又或者说,正是因为这些“倒爷”等各色“中介”的存在,进一步吹大了整个额温枪的需求量?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额温枪是个小行业、小市场。疫情发生后,“倒爷”涌入使得这个行业得到空前的关注,也使得这个行业空前的“乱”。“倒爷”们冲着利益而来,在这个行业搅了一趟浑水,最后拍拍屁股离开。最终谁来为这些乱象埋单?希望不是消费者,希望不会是整个行业。

视觉:张维薇

排版:汤辉 卢祥勇

每日经济新闻

疫情催生多少暴利假货?倒爷自述:卖口罩就像卖毒品一样

如此暴利,如此造假,会带来什么?

无相财经综合

大家好,我是无相君,还记得之前我写过一篇《39度测出36.5度?绝不能让“中国制造”变成一个笑话》的文章吗?

在那篇文章中,我们发现,现在很多额温枪能测出各种神奇的温度。

35度,38度,42度……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额温枪测出“不科学”的温度?

我们找到了一篇采访,让我们看看内部人员的现身说法。

1. “倒爷”自述

自媒体“放大灯”采访了一个疫情物资的“倒爷”。

揭示的内幕让我们大吃一惊。

以下是“倒爷”的自述:

额温枪这个东西,一个企业基本用两三个也就差不多了,但那时候民间订单全都是100万个、200万个起,甚至要1000万个、5000万个。

他们把额温枪硬生生炒成了期货。

有人在朋友圈发布的额温枪所用传感器的货物信息

当时我们在几天里拿到的现货额温枪都是320-330元,倒手一遍可以卖到370-380元。当时我中间还有两个人。

我320-330元的价格这都算是第三手了,下面还有五六手,才能到真正的买家手里,要400-410元才可以。

真正变态的还在后面。

额温枪有个部件,就是测温传感器,这东西原来在国内都是烂大街的货,根本没有人要,后来涨得比额温枪都快,大家都买不起了。

怎么办?那就做假额温枪吧!有一部分厂家就开始作假。

某位老板在微信群里发布“做点假货卖过去,让他们39度测出36.5度,让他们越搞越多,看他们美国人还去别国害人”的奇葩言论

作假特别简单:一个空壳子装一个自动随机显示数据的东西。

这种“额温枪”就能随机显示一个一定范围内的体温数据,怼天怼地怼空气,你怼哪它都是35度7、36度7。

然后他们就开始“混货”,比如一批10000台的货当中,混2000个假的,真假混卖。

假货还能用来骗定金。

这些人会刻意选一个犄角旮旯的乡村,拖到晚上十一二点钟验货,这样买家很容易就会被骗过去。

拿到买家30%的定金之后,他们叫人来验货,要是买家傻,货被验过去了,就能拿到100%的钱,全给假货;如果买家不傻,验出来了,他就玩消失,反正现场都是小弟。

我们知道的最大一笔,应该是2万个额温枪全假。当时是炒得比较火的时候,按照350元出,赔了700万……

我给你读一小段数字,你可能都要崩溃掉。

今年4月1日起,海关严查正式报关的防疫物品,要求都要送检,达到国家标准才能出口。

就那一天,我们所接触的、和我们合作的一个国际物流公司,因为抽检不合格,一天有5.5亿只口罩、550万份核酸检测试剂盒、950台呼吸机、1100万只手套,全部被卡——只是当天哦。

现在全世界哪怕是很差的口罩也得买,但他们缓过来会怎样?

我可以很负责任跟你讲,我们现在跟外国人沟通的时候,真的可以感觉出来,人家就是那种藏得极深的恨。

2. 口罩就像毒品

如果说,假货是暴利所导致的,那么就让我们看看,疫情到底催生多少暴利行业吧。

据阿里国际站的数据显示,2月至3月,该网站全球医用口罩需求环比增长137倍。

3月1日至4月4日,中国海关共验放出口口罩、防护服等防控物资共102亿人民币,其中口罩38.6亿只——超出2019年全年出口口罩数额。

巨大的缺口诱使大量企业进入市场。

天眼查数据显示,今年从1月1日到4月13日,超过3.2万个经营口罩、防护服等医疗器材的公司新注册成立,其中很多公司毫无生产经验甚至生产资质。

至今,在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官网上,符合国家医疗器械产品资质的口罩厂家信息也不过1938条。

疫情催生出暴利可怕的市场。

疫情爆发后,喷涌而出的各类医疗物资群,为这些半路出家、资质不全的工厂,提供了几乎所有生产环节的信息。

很多人在群里热烈吆喝道:

“专做CE认证、FDA认证,专注国外机构发证,周期4-8个工作日。”

“中石化熔喷布,有货,凭资质,非诚勿扰。”

“一次性医用,有双证,可出口 ,需要私聊(后天开始涨价!!)。”

不少短视频社交平台,也出现了大量展示口罩生产的视频。

有人在一个飞速运转的口罩打片机短视频下留言,“这些都是黄金啊。”

一些“黄金”或许来自某个卫生巾工厂或化肥工厂,它们包装袋上的品牌、产地,并不代表真实“出身”。

原材料与过滤效果,也可能言过其实。

它们会在中间商手中经历多番倒卖,然后登上民航客机的行李舱,蒙混过海关,流向海外。

“35万一吨,就是35个亿,和贩毒有区别吗?”

经相熟的朋友介绍,倒爷刘哥(化名)4月5日被拉入一个对接熔喷布交易的4人小组,主要对接人叫“储总”。

“储总”自称是北京人,长期经营古玩生意,并自称和中石化领导层有关系。

此时刘哥参与口罩买卖已有2个多月,对行业里的大小套路已不再陌生。

但风口下做生意的人总是要交点学费。

“储总”说,他有资源可以申请到中石化在成都的100吨熔喷布,要求刘哥尽快准备一系列购买资料。

熔喷布被称为医用口罩、防护口罩的“心脏”,起到核心防护和过滤作用。

疫情发生前,它主要用于制作过滤材料及电池隔膜等,生产量仅占整体非织造布的0.9%左右。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19年中国全年熔喷布的产量只有5.5万吨,月产量不足5000吨。

以1吨熔喷布生产30-40万只医用防护口罩计算,5000吨仅能生产14至18亿只,远远无法满足中国内部的口罩需求,更不用说卖到海外了。

熔喷布成了 “硬通货”。不到三个月,就从1.8万/吨飙升至每吨40-50万,涨幅超过20倍。

在一些熔喷布资源交流群中,厂商们互相调侃,将“今天熔喷布什么价”作为每天早上的问候语。

三毛的成本,三块的进价,10倍的售价,买单的是消费者,赚到的是层层的倒爷、厂家。

倒爷说:我第一次尝试采购口罩,就被这趟浑水劝退了。后来我把这事儿将讲给哥们听,然后打了几天游戏。

没想到那哥们回来跟我说:“你指的这条道厉害,我挣了些钱。”

我问挣了多少,他说几百万。

3. 一地鸡毛

如此暴利,如此造假,会带来什么?

疫情过后,世界各国怎么看待“中国制造”?

这种信任危机又会对我们的生产,造成什么影响?

4月11日,商务部要求:

出口的检测试剂、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呼吸机、红外体温计5类产品不仅需要符合进口国(地区)质量标准要求,还要取得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相关资质。

“中国人太聪明了,监管是好事。”

倒爷见过最神奇的额温枪,没有探头,只有内置好数字的显示屏,不论谁测,都是循环播放的固定数字,他有时为行业里的事情感到耻辱。

中国的疫情已经好转,出口也开始被限制。

市场陆续出现退潮者,熔喷布群组里开始转卖二手口罩机;之前发布口罩机买卖信息的百度贴吧,近日也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暂时封闭入口。

想参与生意的人也更加谨慎,他们问那些号称有货的供应商:“你是几手关系,有没有决定权?”

一些总结口罩市场不良套路的文字在口罩商之间流传,有人感慨:“挣钱的(要)讲道德,奶奶的,救命的东西不能开玩笑。”

与此同时,更多的医疗物资群组相继成立,求购现货,商量打款,互骂骗子,重复上一个风口的轨迹。

“第一波口罩,二波额温枪,三波呼吸机,终于要迎来第四波的制氧机了,趁现在没火找我下单备库存......”有人在群组中留言。

一名网友在群组中半开玩笑地说:“把一辈子的钱都挣完了。”

本文综合放大灯、澎湃等多家媒体报道

关注无相财经,突破认知思维,纵观社会趋势。无相君是各种报告爱好者,收集了上千份各行业报告,关注无相财经头条号回复关键词“行业”,可获得多行业最新报告。

相关问答

三星能把各种配件卖向国内厂商以及全球,华为什么时候也可以?

你要说零部件,那华为还真不行。所谓术业有专攻,华为最擅长的还是在通信领域,华为能够提供解决方案、通信设备和专利,但是在电子产品这块,华为主要还是做方案...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