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羊羽卓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ptp传感器 全传感器读出速度表格分享,看看堆栈部分堆栈到底有多强?

发布时间:2024-10-06 17:10:31

全传感器读出速度表格分享,看看堆栈部分堆栈到底有多强?

最近,DPReview论坛用户“horshack” (Adam)发布了尼康Z6III的传感器读出数据,并在GitHub上做了一个众包项目,测试收录各种相机传感器的读出速度。在这个读出速度的表格中,几乎囊括了目前绝大部分相机的传感器。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个表格聊一聊传感器相关的一些内容。

堆栈式与背照式的速度差距

在这个表格里,有那么几款相机刚好使用的是相同像素数的比较传统的背照式CMOS传感器和读出速度快很多堆栈式CMOS传感器。

其中差距较小的有两组,分别是奥林巴斯EM5M3的16.16ms/奥之心OM-1的7.98ms,佳能EOS R6 II的14.73ms/佳能EOS R3的4.79ms。这两组的电子快门速度都是依靠12bit色深获得的更快读取速度,导致差距并没有特别夸张。

但如果都是“正经”输出14bit色深的话,那么差距就会比较夸张了。比如尼康Z7II的65ms要比Z8的3.73ms差了近18倍,索尼的Alpha 7 III也比Alpha 9差了近10倍。至于更早期的机型,那就更加离谱了,比如中画幅5000万像素那款IMX161,接近300ms的读出速度也是相当令人惊讶。

部分堆栈式疗效如何?

其实大家更关注的还是部分堆栈式CMOS的性能,到底是“提升有限”还是“接近堆栈式”,显然这个表格给出了比较明确的结论。

同样是2400万像素的尼康Z6II、Z6III和索尼Alpha 9,它们的传感器读出速度分别是50.81ms、14.41ms、6.6ms。相比之下,尼康Z6III的读出速度更接近“完全堆栈”的索尼Alpha 9。如果看视频拍摄时的果冻效应情况的话,尼康Z6III的成绩还要更加亮眼一点。

我把表格进行了一定的精简,能够看到如果想要在视频拍摄中果冻效应方面优于尼康Z6III,要么得用索尼Alpha 7SIII/FX3/ZV-E1这样的高速背照式传感器IMX310,要么就得直接上堆栈式。甚至搭载了堆栈式CMOS传感器的佳能EOS R3也并没有在果冻效应方面赢下尼康Z6III。所以我觉得尼康这次的部分堆栈式CMOS传感器,疗效方面还是比较出色的。

如何解决堆栈式传感器损失画质的问题?

同样也是最近,PTP也发表了尼康Z6III的动态范围测试结果,不仅低于使用IMX410的Z6II等机型,也略低于使用了堆栈式传感器IMX310的索尼Alpha9 II,最低原生感光度仅能和索尼Alpha9打成平手。

对于一台更加注重“速度”领域的机型来说,“拍到”才是它的价值所在,所以如尼康D5/D6、索尼Alpha 9III都是动态范围不是很强的选手,而根据PTP的数据看尼康Z6III比这几位速度旗舰还是强点的。所以朝着“速度”方向偏科的进阶全画幅尼康Z6III,动态范围下降也是预料之中的,并且也没有差到不如APS-C画幅画质旗舰的水平。

至于解决方案,那肯定得请出AI降噪了~2400万像素对于AI降噪来说就是几秒钟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毕竟目前已经有很多品牌在机内已经做过一次魔法降噪来提升动态范围了,后期魔法一下也不是不可以。

目前来看,虽然我很希望相机能够回归摄影,但厂商依然在疯狂的追求速度上的突破,搞出更强的视频性能。相比于堆栈式传感器,部分堆栈式传感器显然能够在价格和性能中做到一个平衡点,或许以后我们会看到更多搭载部分堆栈式传感器的相机出现。

PTP授时模块介绍

关键词:ptp同步时钟模块,ptp从时钟,ptp模块

随着社会工业,新能源电力,航空航天交通等方面的发展,各个行业对设备的精度都有更高的要求,为了解决网络中各个时钟的时间同步问题,现有的技术提供了多种可以支持网络时钟同步的协议,比如网络时间协议(Network Time Protocol,NTP);简单网络时钟协议(Simple Network Time Protocol,SNTP)等等。但这些支持网络时钟同步协议的共同不足点就是时钟同步精度不够高,通常都是毫秒级别,并不能很好的满足现代工业控制,比如电力行业,新能源,机械,交通等行业的应用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具有共同利益的信息技术,自动控制,人工智能,测试测量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倡议成立了网络精密时钟同步委员会,该委员会制定了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密时钟同步协议标准(IEEE 1588标准),IEEE1588的精密时钟协议(Precision Time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PTP)用于对标准以太网或其他采用多播技术的分布式总线系统钟的传感器,执行器以及其他终端设备中的时钟进行亚微秒级同步,取得了很好的网络时钟同步精度,显著的提高了网络的定时同步指标。

PTP时钟主要可以实现主时钟和从时钟功能,但是一个PTP通信子网内只能有一个主时钟。在系统的同步过程中,PTP主时钟提供时间同步及时间信息,从时钟接收主时钟发来的时间戳信息,系统根据此信息计算出主从线路时间延迟及只从时间差,并利用改时间差调整本地时间,从而使设备时间保持与主设备时间一直的频率和相位,实现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

本文主要给大家介绍由我司西安同步生产的一种工业级从时钟模块,该模块主要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系统、航天航空系统、能源、交通、基站、数字化变电站、电信机房以及专网通讯等方面,设备应用广泛,授时精度高、体积小功耗低、易于集成。

PTP从时钟,工程应用中也称为扩展时钟,能同时接收主时钟发送的两路时间同步信号,设备具有内部时间基准,是一种按照要求的时间准确度向外输出时间同步信号和时间信息的装置。

PTP授时主要应用于对时间同步的精度要求比较高,达到亚微妙级别的要求,典型应用于实验室或测控系统、工业自动化以及电力系统。比如民用移动通信钟的TD-SCDMA系统、军用通信中用于导弹发射的遥控遥测系统和舰船雷达系统等。

SYN2407F 型工业级 IEEE1588 从时钟模块是由西安同步自行研发生产的一款 PTP 工业级精密授时从端模块。该从时钟模块可以搭配 PTP 主设备以及普通交换机作为一整套精密时间同步系统,采用主从时钟方式,无需专用 1588 交换机,便可以对时间信息进行编码,利用网络的对称性和延时测量技术,实现主从时间频率相位同步。在系统的同步过程中,本模块接收主时钟端口发来的时间戳信息,系统据此计算出主从线路时间延迟及主从时间差,并利用该时间差调整本地时间,使从设备时间与主设备时间一致。

此 PTP 从时钟模块可从网络中解析 IEEE1588 网络精密时间协议,恢复时间信息和1PPS,精度可达 30 纳秒(RMS)。该PTP从时钟模块可利用串口或者网口货UDP配置对应参数,并提供串口、1PPS作为时间参考信号,提供配P2P和E2E模式,10M/100M自适应网口,支持PTPv2、IEEE STD 1588v2-2008网络对时协议,并且支持HTTP和UDP。设备具有发指令动态补偿1PPS精度功能;具有通过UDP网络搜索IP及可以配置网络参数的功能;具有WEB页面配置并保存PTP网络参数功能。

用户无需了解 IEEE STD 1588V2 的具体协议,该模块软硬件均使用中性化设计,方便嵌入到用户设备中,实现PTP高精度授时,是一款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集成度高的 PTP 从时钟模块。

PTP模块的使用操作

设备通电前检查模块的电源及各种信号是否连接正确;连接应注意一定要将模块的地与输入或者输出设备的地紧密连接。建议客户做好母板,直接把模块插入母板中,并且使用中应该注意不能有大的过冲输入。使用时注意防止静电,污损,高处跌落,液体浸泡; 通电时将模块插入已经做好的母板上,检查是否正确插入;刚开机时如果模块供电正常,电源指示灯常亮;连接电脑通过网络进行PTP模块配置及主从授时。

配置分为3种配置模式,有网口配置,UDP配置以及网页配置。

网口配置

模块有一路配置网口,模块默认出厂配置为PTP从时钟,打开管理电脑上的浏览器,地址栏输入PTP从时钟模块出厂初始的IP地址,最后点击回车,便可进入到登录首页,之后会自动跳转到配置登录网页界面,输入用户名密码,最后点击回车即可进入配置。

UDP配置

打开购买后我司提供的资料,打开并运行电脑上的PTP配置软件;点击“搜索设备”,选择网络中连接的PTP从时钟,选择设备,点选普通用户,输入用户密码,最后双击选中设备打开,右侧即便显示出对应的配置信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对IP地址、设备名称等分别做出修改点击“保存”,再点击“设备重启”即可生效。

我司的的创业团队都是从事仪器仪表研发数十年的技术工程师,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拥有数十个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是一家掌握电子测量技术和时间频率核心技术综合性企业。科技人才众多,相比一线城市的人员工资和房租等费用有较大优势,并采用互联网思维管理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各环节,将产品的性价比优化到极致。

本文章版权归西安同步所有,尊重原创,严禁洗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相关问答

ptp传感器 是什么意思?

PTP传感器是指“PrecisionTimeProtocol”(精确时间协议)传感器。精确时间协议(PTP)是一种用于计算机网络中时间同步的协议,主要用于确保分布式系统中各个...

电脑上能看到手机摄像头吗?-ZOL问答

选择第二个“相机PTP”选项。4、安装好之后在电脑桌面打开计算机选项。5、在磁盘驱动器那里找到“便携设备数字照相机”双击打开6、电脑使用手机的摄像头...

智能驾驶测距板的价格?帮忙解答一下

[回答]智能驾驶测距板LiDAR通过测量激光信号的时间差相位差确定距离,通过水平旋转扫描或相控扫描测角度,并根据这两个数据建立二维的极坐标系;再通过获取...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