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羊羽卓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传感器专家网 国家最宝贵资源!应该铭记这些人,20位中国传感领域院士信息汇总

发布时间:2025-01-19 04:01:27

国家最宝贵资源!应该铭记这些人,20位中国传感领域院士信息汇总

现代信息科学,以传感技术为基石之一。传感技术在航天航空、国防建设、民用电子科技等领域,有着关键作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科学技术。

院士是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也是在某一科学领域取得极高成就的专家,每一位院士都是国家宝贵的资源。本文整理了20位我国传感领域院士资料,他们代表着我国传感领域最高科学技术水平!值得我们铭记,了解。

获取更多传感器行业深度资讯、报告,了解传感器技术、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物联网传感器技术……等传感器知识,请关注传感器专家网。

李天初(1929.01.07.-)

当选年份: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1年

学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安徽省金寨人,中共党员。1970年清华大学毕业,1981年和1991年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清华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82年至今历任中国计量院助研、副研、研究员。现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

长期从事时间频率、光干涉和光纤光电子计量研究。

上世纪80、90年提出和研究准相干光干涉光纤传感,干涉逼近测量液体折射率,牛顿环测量光学表面反射相移等新原理新技术;研究空气折射率干涉仪设计原理,光干涉测量长度的相对不确定度极限等;规划并主持研制系列光纤基本参数测量标准装置。

1997年以来主持研制系列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基准钟,复现秒定义, 2014年NIM5喷泉钟通过国际评审参与驾驭国际原子时, 2015年起为北京卫星导航中心地面时间提供计量溯源; 规划指导研制飞秒光学频率梳, 建立微波和光学频率的相干联系; 指导研制伺服锁定光纤链路高保真传输微波频率; 规划指导研制锶原子光晶格钟, 2015年参与国际锶原子推荐频率赋值; 指导研制NIM-AGRb-1铷原子干涉绝对重力仪,成功参加2017年国际绝对重力比对;指导潮汐重力频率偏移的研究; 规划和参加重力频率偏移来源于频率源,还是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的实验研究等。

发表主要杂志论文60余篇。 1995、2002、2006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获一、二、三等“国家科技进步奖”各一次,2016年作为第二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5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庄松林(1940.08.14.-)光学专家

当选年份: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

学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江苏省溧阳人,196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1979年赴美访问研究,1982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1984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5年、1987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89年获第一届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1990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1年获优秀突出贡献回国人员荣誉证书。他是国际光学工程学会和美国光学学会资深会员,中国仪器仪表协会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理事 。现任上海理工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委员,中国兵器北方光电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华太极光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兼职教授。

庄松林院士长期从事应用光学、光学工程和光电子学的研究,多次获部级科技进步奖及多项荣誉奖。

他设计了百余种光学系统及仪器,是国内率先开展光学系统CAD的研究者。主持完成了国内最大的光学仪器设计软件系统,在统计试验总极值最优化方法极公差的非线性模型等方面取得独创性成果。在光学像心理物理实验研究方面开展了国内首创性的工作。他对非相干光学信息处理及彩虹全息技术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被誉为“现代白光信息处理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在复物体的位相恢复研究中提出多种光学方法,开创了该领域研究的新方向。所研制的CdSe(硒化镉) 液晶光阀达到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在梯度折射率光学材料、光栅衍射矢量模态理论、高速光学多通道模/数变换和光容新无源期间和高密度光存储技术等研究中取得突出的研究成果。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40余篇,著有《光学传递函数》一书。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金国藩(1929.01.07.-)光学仪器与光学信息处理专家、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首创人之一

当选年份: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4年

学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浙江绍兴人,光学工程教授,中共党员。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1952年院系调整转入清华大学,工作迄今。后在德国爱尔兰根大学,英国赫瑞奥特大学做访问教授。曾任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系主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仪器仪表学会与光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长期从事光学工程与光学信息处理研究工作。 曾主持研制出我国第一台三坐标光栅测量机,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两个,教育部一、二、三等奖各一个,中国工程科技奖一个,清华大学突出贡献奖一个。著有《计算机制全息图》,《二元光学》 ,《激光测量学》等。

尤政(1963.12.02- ) 机械电子专家

当选年份: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3年

学部: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江苏省扬州人。中共党员。1985、1987、1990年分别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0-1992在清华大学博士后,1992年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授予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4年教授,1999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5年获人事部授予的“全国优秀博士后”称号并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15年8月任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21年10月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兼任中国科协副主席、教育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仪器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主要学术方向为智能微系统及其在空间应用。 在我国率先开展了微纳航天器的技术创新及其工程实践,作为总负责人主持设计、建造、发射和在轨运行“TH-1”、“NS-1”、“NS-2”等多颗微纳卫星,其中NS-1卫星是当时世界上在轨飞行的最小“轮控三轴稳定卫星”,为我国空间微系统与微卫星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突破了多项核心技术,研制了微型MEMS储能器件及能源微系统 、MEMS太阳敏感器、微/纳型星敏感器、MEMS开关/继电器、MEMS扫描镜及探测微系统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器件与微系统,且多种产品已经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实现应用。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与国家级奖励不重复的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0余项,发表SCI/EI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2部,译著2部。

蒋庄德(1955.08.04-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家。

当选年份: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3年

学部: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辽宁省庄河市人。民盟。197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1989年获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11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Ph.D)。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副理事长 ,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

长期从事微纳制造与先进传感技术、精密超精密加工与测试技术及装备等方面的研究 ,在高端MEMS传感技术及系列器件、数字化精密测量与超精密加工技术与装备的工程科技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在微纳米技术相关基础理论和生物检测技术及仪器等方面开展了创新性研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奖励9项,并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发表文章5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20余项。

褚君浩(1945.03.20—)红外物理学家、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

当选年份: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5年

学部: 信息技术科学部

江苏宜兴人,历任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任副主任、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东华大学理学院院长。

1966年,褚君浩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现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1981年和1984年先后获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硕士、博士学位;1986年至1988年,获得德国洪堡基金,赴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物理系从事半导体二维电子气研究。1985年加入九三学社。

褚君浩长期从事红外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的研究 ,开展了用于红外探测器的窄禁带半导体碲镉汞(HgCdTe)和铁电薄膜的材料物理和器件研究。

方家熊 (1939.10.22-) 光传感技术专家

当选年份: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年

学部: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安徽黄山市人。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66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11年被聘为山东大学光学高等研究中心主任。从事光传感器研究,为我国空间遥感系统提供了多种红外传感器。

他提出了变能隙半导体红外传感器的工程优值参数概念和测试方法;解决了空间用红外传感器的技术基础及工程问题,满足了我国首次从卫星对地球的长波红外遥感的要求;为新型空间遥感系统的需要实现了碲镉汞红外器件对1~15微米探测的全波段覆盖;提出了我国第一个多光谱红外焦平面组件方案并研制成功;为风云一号卫星、风云二号卫星以及"神舟3号"飞船提供了各种多波段红外传感器组件,并推广应用于航空遥感系统和工业、交通、环境和医学等领域。著有卫星用长波HgCdTe探测器的研究等论文报告100多篇,参加撰写专著2部,获得六个国家科技奖。

黄尚廉(1936.8.16-2008.7.21)光纤传感专家

当选年份: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

学部: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重庆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精密仪器及机械,光电技术与系统的研究。 他建立了光栅测角系统提高测角精度的理论体系,首创环形光导纤维束莫尔条纹全接收系统,研制出0.1秒高精度光电圆刻线机。

他提出了复杂表格智能处理方法,领导并参与研制了国际领先水平的表格自动阅读机,获广泛应用。他在国内开创了智能结构系统研究领域, 在结构健康监测及结构自适应控制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其中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已获得成功应用。在国内首次研制出分布式光纤温度/力/应变传感器系统。他已获成果22项,其中国家奖2项,省市部委奖15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他已发表论文280余篇, 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高层次科技人才。

江碧涛,(1967.08.16-)女,航天遥感领域专家

当选年份: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1年

学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安徽六安人。1988年、1993年分获原解放军测绘学院学士和硕士学位,2007年获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61646部队专业技术少将研究员。

长期从事航天遥感技术研究与工程研制,是航天遥感领域学术带头人之一、多星多传感器协同探测与应用技术的主要开拓者 ,担任多个工程型号总师,主持完成20余项国家和军队重大项目,在多传感器信息协同解译、高分辨率图像高精度处理、多类异构卫星协同探测等方面取得系列原创成果,推动了我国航天遥感技术的跨越发展,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作出重要贡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军队科技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中国航天基金会“钱学森杰出贡献奖”,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李言荣(1961.7.10-),电子信息材料专家

当选年份: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1年

学部: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四川省射洪县人。1992年获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博士学位,曾留学德国Karlsruhe科研中心和美国Colorado at Boulder大学。曾任电子科技大学校长,现任四川大学教授、校长,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长期从事电子薄膜材料与器件应用研究,发明了倒筒式溅射旋转沉积薄膜制备技术 ,解决了大面积单、双面YBCO超导薄膜面内均匀性和两面一致性,形成了小批量产品。发明了介电薄膜的纳米自缓冲层技术,显著提高了多元氧化物介电薄膜工程应用的耐压能力和生长取向特性,热释电薄膜红外传感器已装备于煤矿瓦斯监测系统,一体化集成的薄膜应变、温度传感器已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叶片状态检测。利用介电/半导体集成薄膜技术,积极推动新型集成电子器件的发展。主要成果分别获得2003年和2007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发表SCI收录论文290余篇,其中国外主要刊物2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3件,出版著作/教材5本。

雷清泉(1938.07.23-),绝缘技术专家

当选年份: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

学部: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四川省岳池县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1981年公派留学西德汉诺威Hannover大学,1993年被聘为日本大阪大学客座研究员。曾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工程电介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与西安交大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任电子科大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长期从事工程电介质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特别是纳米电介质及其复合物的结构运动及性能研究。 截至2010年11月,雷清泉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它科研课题12项,在利用热激电流技术研究绝缘高聚物中的电子运动规律、评定其耐电老化特性和指导材料的改性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且达到了中国国内领先及国际先进水平,发明了共缩聚制备新型省醌黑高聚物粉末材料的新方法,发现了新的导电规律,制成了原始创新的压力温度双参数传感器,解决了国际上半导电高分子粉末材料在传感器领域长期未获应用的多项技术难题,新型传感器与大庆的采油电泵机组配套,取得了经济效益。

雷清泉坚持电气绝缘的基础理论研究,注重与电子信息和纳米科技的交叉,强调在电力与石油能源工程中的应用,在工程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和贡献为高聚物绝缘材料的热激电流研究和省醌黑高聚物的合成、电磁性能及传感器应用研究。 2017年,在国际著名刊物Nano Energy上发表了题目为“An electrical super-insulator prototype of 1D gas-solid Al2O3 nanocell”的文章,首次提出了一维纳元胞的概念,使纳米电介质击穿理论取得了革命性进展。

赵连城(1938.02.18-)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家

当选年份: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

学部: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江苏省阜宁县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家,中国共产党党员。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原子物理与核材料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研究生导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博士点学科和本科专业的创始人,光电信息与量子器件实验室的奠基者。

长期从事半导体异质结、量子阱和超晶格、共格量子点岛、双波段激发和多波段调谐等光电薄膜材料和器件及各种红外彩色成像监控系统研究, 以及发光材料、光电转换材料、光导纤维和器件、信息存储材料、绿色荧光蛋白和分子荧光探针,能带结构分析和断带隙超晶格的工程技术应用等,包括:远程通信全光网络工程的宽带光纤和器件;腔道癌症3D内窥观察和光量子治疗光纤系统;夜视彩色红外相机和红外监控摄像机系统;战场目标探测、识别和监控红外成像系统;人造和天然石墨烯制取和高灵敏传感器及快速充电长寿命电池、人造金刚石、非制冷红外彩色成像监控系统等。

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2005年曾任国际马氏体相变会议三主席之一兼秘书长。培养博士研究生50名,硕士研究生42名,接受博士后8人。出版《信息功能材料学》等专著6本。发表论文400余篇,被国外他人引用250余篇次,部分研究结果被收入国际权威著作。1994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特殊贡献专家政府津贴。目前正承担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研究任务多项。

周立伟(1932.9.17-)电子光学和光电子成像专家

当选年份: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9年

学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浙江省诸暨市人,中共党员。1958年北京工业学院仪器系毕业,1966年在苏联列宁格勒电工学院获苏联数学物理副博士学位。曾任北京理工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校科协主席、校基础教育学院名誉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现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席专家北京光学学会名誉理事长 、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推进委员会主席团成员等职。

长期在宽束电子光学、光电子成像领域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在宽束电子光学理论领域创建了自己的科学学派,所研制的像增强器电子光学系统设计软件包为我国微光夜视器件自主研制与开发开辟道路。科研成果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两项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等奖励。

1984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2年当选俄罗斯圣彼得堡工程院外籍院士,1996年被授予全国兵器工业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997年被俄罗斯萨玛拉国立航天大学授予名誉博士称号, 2000年当选俄罗斯联邦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张玉奎(1932.9.17-)分析化学家

当选年份: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3年

学部:化学部

河北保定人,主要从事色谱基本理论和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196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1965年至今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曾任该所副所长、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主任。 先后在德国图宾根大学和美国国家环保署进行高级访问。蛋白质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咨询专家,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 J. Chromatography A、Talanta、Anal. Chim. Acta等杂志编委。

主要从事色谱基本理论和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为我国色谱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基础研究方面,采用统计热力学的方法研究溶质在多种色谱分离模式下的保留行为,推导出物理意义明确的描述流动相组成对色谱保留值影响的理论表达式,阐明了色谱过程中影响分离行为的分子结构因素,从而建立了系统的色谱热力学研究方法,也为液相色谱专家系统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李景虹(1967.12-)分析化学家

当选年份: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9年

学部:化学部

吉林省长春市人,主要从事电分析化学、生物电化学、单细胞分析化学及纳米电化学领域的研究。1991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化学系,获化学物理专业和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双学士学位,1996年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历任第九届吉林省政协委员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委员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等职务。

李景虹致力于分析化学、生物分析化学、化学生物学、纳米分析化学、单细胞分析化学、纳米电化学及环境能源电化学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 ,李景虹先后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

管晓宏(1955.11-)系统工程学家

当选年份: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7年

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

四川省泸州市人,分别于1982、1985年获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学士与硕士学位,1993年获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电机与系统工程系博士学位;1993-1995年任美国PG&E公司高级顾问工程师,1999-2000年访问哈佛大学,1995年起先后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电子与信息学部主任,1999-2009年任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0年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自2001年起先后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组成员、双聘教授,2003-2008年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主任。

管晓宏院士是IEEE Fellow,目前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编辑,主要从事复杂网络化系统的经济性与安全性,电力、能源、制造系统优化,网络信息安全与综合安全,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包括智能电网、传感器网络等领域的研究。

王曦(1966.08-)材料科学家

当选年份: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9年

学部:技术科学部

江苏南通人,198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90年、1993年先后获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现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硕士、博士学位。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曾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助理、副所长、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兼任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副组长。2022年任广东省常委。

王曦院士长期致力于载能离子束与固体相互作用物理现象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电子材料SOI(Silicon-on-insulator)的开发。 在对离子注入SOI合成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过程研究基础上,自主开发了一系列将SOI材料技术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建立了我国SOI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在载能离子束与固体相互作用以及离子束辅助薄膜沉积技术研究方面,揭示了载能离子作用下薄膜表面微结构、相组分、电子学、光学、生物学特性,实现了载能离子束薄膜生长的可控制性。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中国科学院发明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多项奖励。

王阳元(1935.01.01-)微电子学家

当选年份: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5年

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

浙江宁波人,主要从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研究。 微纳电子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系主任 。

王阳元于1958年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2年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高级访问学者;1986年担任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所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作为发起人之一,创建了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2002年担任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系主任;2003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6年获得北京大学首届蔡元培奖 。

黄如(1969.11.-)微电子器件专家

当选年份: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5年

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

江苏省南京市人,主要从事微电子低功耗器件及工艺研究。 1991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1994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97年于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东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黄如提出并研制出面向低功耗高可靠电路应用的准SOI新结构器件和面向超低功耗电路应用的肖特基-隧穿混合控制新机理器件。 发展了适于十纳米以下集成电路的围栅纳米线器件理论及技术,系统揭示了器件关键特性的新变化及其物理根源,提出了可大规模集成的新工艺方法,成功研制出低功耗围栅纳米线器件及模块电路。发现了纳米尺度器件中涨落性和可靠性耦合的新现象及其对电路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新的涨落性/可靠性分析表征方法及模型。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次)、中国青年科技奖等。

谭久彬(1955.03.05.-)精密测量与仪器工程专家

当选年份: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7年

学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黑龙江省哈尔滨人,中共党员。1977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先后获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教授、博导,任精密仪器工程研究院院长 。兼任国家计量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测量与仪器委员会(ICMI)常务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 等。

一直从事精密测量与仪器工程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工作。致力于高端装备制造中的超精密测量与仪器工程研究,提出多模复合运动基准方法、多轴运动基准误差分离方法和主动负刚度隔微振方法等

突破超精密运动基准等系列核心技术,研制成功4种国家级计量标准装置和21种大型超精密测量仪器与超大型超精密测试装备,形成系统的超精密测量体系,精度水平处于国际前列。解决了我国战略武器装备、航空发动机、高性能卫星相机等36个重大型号高端装备研制生产中的超精密测量难题,推动了该类装备性能的提升。

建成国内第一个超精密仪器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以第一获奖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2006年)、二等奖2项(2013年、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1997年)。获授权中外发明专利132项(国际发明专利21项)。制定标准26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310余篇,出版专著3部。培养博士61名,硕士72名。

结语

传感技术是一门共性基础技术,因此在材料科学、微电子、电子、机械、生物化学等等领域,均存在相关的科学研究,因此本文介绍的院士也来自这些相关领域,并对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做出许多贡献。

每一位院士都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 ,然而限于篇幅,本文介绍的传感领域院士仅有20位,还有许多杰出的传感院士泰斗无法介绍给大家认识。

本文仅做抛砖引玉,让大家知道我国还有这么多院士默默为中国的传感事业做出贡献。

有哪些传感领域或测量测控、仪器仪表、集成电路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您认为希望跟大家介绍?欢迎在传感器专家网头条号本内容底下留言、讨论。

院士介绍资料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等权威网站,因资料繁多,时间仓促,如有错漏请在传感器专家网公众号本内容对话框反馈。

声明 :本文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传感器专家网观点或立场。更多观点,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如有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sensorexpert@sensorexpert.com.cn。

2024年全球最佳传感器奖名单出炉!2家国产传感器公司入围决赛!

6月26日早上(美国当地时间6月25日下午),在全球三大传感器展之一的美国Sensors Converge(原Sensor Expo)展举行期间,主办方Sensors Converge 和 Fierce Electronics 宣布了2024 年最佳传感器奖(2024 Best of Sensors Awards)名单

该最佳传感器奖评选活动已举办了 30 年,聚焦于传感器行业中最好和最具创新性的产品、技术、团队和人员 ,旨在表彰和促进对行业最具变革性的技术和团队的广泛认可,获奖者由专家评审团根据产品或个人对市场的价值、其解决的问题或所解决的问题的影响以及设计的独特性选出。

传感器专家网https://www.sensorexpert.com.cn

专注于传感器技术领域,致力于对全球前沿市场动态、技术趋势与产品选型进行专业垂直的服务,是国内领先的传感器产品查询与媒体信息服务平台。基于传感器产品与技术,对广大电子制造从业者与传感器制造者提供精准的匹配与对接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国传感器产业的迅猛发展,许多国产头部传感器企业走向全球市场,在今年的全球最佳传感器奖评选名单中,有两家国产传感器企业入围决赛评选,相关产品见下文,同时,我们来看看这些全球最顶尖的传感器技术。

2024 年度传感器创新产品奖各领域获得者名单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Lam Research - Equipment Intelligence® Solutions汽车/自动驾驶技术: Sonair - 用于自主机器人的突破性 3D 超声波传感器清洁技术/可持续发展: Dracula Technologies - LAYER®Vault传感网络: Blecon - 低功耗蓝牙传感器物联网连接边缘计算: 亚德诺ADI - 基于MAX78000微控制器的边缘AI视觉伺服嵌入式计算: 高通 - Snapdragon X Elite Platform工业与制造: 村田制作所 - 下一代工业用高精度6DoF惯性传感器物联网: Novelda AS - NOVELDA X7 超低功耗存在传感器MEMS: MEI Micro - 全球首款导航级、多轴、芯片级 MEMS 3 轴加速度计光学与成像: 意法半导体 - VD55G1 摄像头传感器电力: NGK Insulators, LTD - EnerCera 可充电电池医疗&可穿戴设备: AiZip & 博世 - ZenVoice Bone TWS 耳塞的终极深度降噪算法

2024 年个人奖类别获奖者

年度最佳执行官: Alissa M. Fitzgerald 博士,AMFitzgerald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年度女性: Rosa Chow,TDK株式会社软件工程副总裁年度新星: Charlotte Savage-Pollock,HaiLa Technologies Inc.创始人兼首席信息官年度最佳创业公司: HaiLa Technologies, Inc年度最佳公司: Microchip Technology 微芯科技

在看获奖传感器企业和获奖产品介绍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本次全球最佳传感器奖入围最终决赛评选的两家国产传感器企业及产品。

豪威科技 - OX08D10图像传感器

豪威科技是全球第三大、中国最大的图像传感器企业,2018年被韦尔股份收购,成为其子公司。本次豪威科技的OX08D10图像传感器入围“汽车/自动驾驶技术”项目总决赛评选。

2023年9月,豪威科技在布鲁塞尔AutoSens展会上推出了采用TheiaCel™技术的800万像素CMOS图像传感器OX08D10。这一全新的解决方案可为用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自动驾驶(AD)的车外摄像头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图像质量,从而提高汽车安全性。

OX08D10具有业界领先的低光性能和低功耗,尺寸比其他同类车外传感器小50%。这是首款采用豪威集团全新2.1微米TheiaCel™技术的图像传感器 ,该技术利用下一代横向溢出积分电容器(LOFIC)和豪威集团的DCG™高动态范围(HDR)技术,在各种照明条件下都能消除LED闪烁。凭借TheiaCel™,OX08D10能够在高达200米之外实现HDR图像捕捉。这一范围可在SNR1和动态范围之间实现最佳平衡,也是车外摄像头应用的最佳选择。

2021年度,豪威科技发布OH0TA OVMed® 医疗图像传感器,是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世界最小图像传感器,并入选了2021年度最佳医疗传感器奖。

通用微科技 - 基于抗振动 MEMS 声学传感器的自动分离声学传感

通用微集团(GMEMS)是一家提供一站式端侧语音交互解决方案和MEMS电子烟气流传感器的供应商。本次通用微科技的基于抗振动 MEMS 声学传感器的自动分离声学传感(Auto Separation Acoustic Sensing with Vibration Resistant MEMS Acoustic Sensor)入围“MEMS”项目总决赛评选。 在声学领域,通用微集团融合了硬件、软件和算法等方面的技术能力,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打通了从声学传感器到模组的音频产业链。通用微从声学的原理出发,从硅基麦克风传感芯片的设计开始,为客户提供声学行业唯一的减振硅麦、在芯片级实现IP68防尘防水的高性能硅麦 、通话降噪软件、AI语音交互入口方案等产品。通用微的声学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TWS耳机、电脑、智能音箱、智能家居、医疗、汽车等终端客户产品中。

针对目前汽车的车机、IOT设备等因驾驶或机身振动而造成的语音交互效果不佳的痛点,通用微于2020年6月份首先在全球引入了减振硅麦的概念重新定义了硅基麦克风。 该类硅麦可以有效消除IOT设备等电子产品、汽车或其他终端设备在使用或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对麦克风拾音的影响,提升了语音识别的效果,让智能设备听的更“懂”,人机交互更加流畅自然,大幅度提升了用户的语音交互体验。减振硅麦可以用在汽车、手机、TWS耳机、扫地机、空调、油烟机等各类产品、智能终端和智能家居产品上。

2022年10月份,通用微基于其全球首创且唯一的减振硅麦推出了全球首款主动降噪深度达到55dB、无耳膜压迫感的主动降噪TWS耳机 ,为TWS耳机行业树立了一个不可逾越的全新标杆。耳膜压迫感是主动降噪TWS耳机的首要痛点,通用微减振硅麦的导入,将彻底改变整个TWS耳机行业。

以下是编辑整理的获奖传感器企业和获奖产品的介绍,时间仓促,资料繁多,错漏之处请在传感器专家网公众号本内容底下留言指正。欢迎关注+星标,第一时间获取更多传感器知识和行业动态。

Lam Research

2024年度全球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领域最佳传感器产品获奖者

获奖产品:Lam Research Equipment Intelligence® Solutions

泛林集团 (Lam Research),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硅谷,专门生产、设计、销售半导体产品,为全球前三大半导体设备制造商,提供先进技术与服务给各国半导体业者, 营运据点分布在18个国家。

获奖产品为Lam Research Equipment Intelligence® Solutions泛林集团设备智能化解决方案,助力客户以更低的成本、更少的资源消耗加速技术转型,同时减少浪费。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加速研发提升器件性能以外还需要设法用较低的成本实现大批量制造 (HVM)。Equipment Intelligence®具备四大支柱型模块—— 数字孪生/数字主线、虚拟工艺开发、智能设备和数字化服务——能够将数据化建模、虚拟化和人工智能 (AI) 融入到设计、开发、采购、构建和支持系统与工艺的每一个环节,贯穿从概念到可行性研究再到HVM的整个过程。

▲来源:泛林集团

Sonair

2024年度全球汽车/自动驾驶技术领域最佳传感器产品获奖者

获奖产品:用于自主机器人的突破性 3D 超声波传感器

Sonair 成立于 2022 年,专注于超声波传感器,可减轻与自动导引车 (AGV) 和自主移动机器人 (AMR) 相关的财务负担。该公司声称,通过使用在欧洲的SINTEF MiNaLab开发的专利技术,其传感器可以将机器人的视觉从2D增强到3D,比传统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系统有显着改进。

获奖产品新型3D超声波传感器的成像方法为波束成形技术,该技术是声纳和雷达以及医学超声成像处理的基础。 Sonair将波长匹配的超声换能器与用于波束成形和物体识别算法的尖端软件相结合,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三维空间信息。Sonair将新型3D超声波传感器描述为昂贵的激光雷达(LiDAR)传感器的替代品,该公司预计该3D超声传感器的售价将是激光雷达传感器成本的50%至80%。

▲Sonair 3D 超声波传感器的评估单元可供潜在合作伙伴进行测试

Dracula Technologies

2024年度清洁技术/可持续发展领域全球传感器最佳产品获奖者

获奖产品:LAYER®Vault

Dracula Technologies是一家法国初创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在与公共研究组织CEA(Commissariat à l'énergie atomique et aux énergies alternatives,即法国替代能源和原子能委员会)合作的项目之后成立的。首席执行官Brice Cruchon看到了这项技术的商业潜力,经过六年的研究和开发,LAYER通过 "Hello Tomorrow "计划启动了深度技术初创公司。

获奖产品 LAYER®Vault ,Dracula使用喷墨打印机中常见的有机光伏(OPV,或有机太阳能电池)技术来研发供电技术,OPV模块被称为LAYER(或Light As Your Energetic Response),在室内依靠自然或人工环境光运行,可用于为低消耗的室内设备供电 。因为它们是印刷的,而不是由硅制成的,所以OPV模块的形状更容易定制,而且与许多电池不同,它不使用稀土或重金属。相反,这些模块是由碳基材料制成的。

Dracula Technologies 与其投资者 SemTech 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后者提供半导体、物联网系统和云连接服务。LayerVault 设备兼容基于 SemTech 开发和运营的 LoRa 通信协议的传感器。该新设备可以集成到该集团的无线连接芯片和其他针对低功耗连接技术的产品中。

▲Dracula Technologies LAYER®Vault 印刷太阳能电池

Blecon

2024年度无线传感网络领域全球传感器最佳产品获奖者

获奖产品:低功耗蓝牙传感器物联网连接技术

Blecon 成立于 2021 年,总部位于英国剑桥,Blecon推出一项技术,该技术克服了使用 BLE 进行广泛物联网部署的障碍。

低功耗蓝牙 (BLE)技术是物联网及传感器设备进行无线连接的重要技术,尽管 BLE 的低功耗属性、功能和稳健性使其成为工业物联网部署的理想选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设备配对的需求以及通过自定义应用程序或网关将数据中继到云的要求是阻碍这种流行无线协议广泛采用的几个限制因素之一。

Blecon认为,是时候让业界开始将BLE视为一种可行的云物联网连接协议,而不是消费电子产品中使用的点对点方法。Blecon将 BLE 改进为为一种实用且直接的物联网连接方法,并推出了可用于设计集成的产品和网络服务。通过其方法,Blecon旨在提供Wi-Fi的部署模型和基于BLE低成本、低功耗功能的蜂窝网络模型。

▲Blecon 无线连接示意

亚德诺(ADI)

2024年度边缘计算领域全球传感器最佳产品获奖者

获奖产品:基于MAX78000微控制器的边缘AI视觉伺服

亚德诺(ADI)成立于1965年,是全球模拟芯片龙头企业,专为消费与工业产品制造ADC、DAC、MEMS与DSP芯片。

获奖产品基于MAX78000微控制器的边缘AI视觉伺服(Visual Servoing Using AI at the Edge with the MAX78000 Microcontroller),ADI AI MCU MAX78000,它是一款超低功耗芯片,内置在硬件CNN、双微核、存储器、SIMO和多通信接口中。MAX78000 旨在提供以超低功耗执行神经网络的能力:集成的基于硬件的卷积神经网络 (CNN) 加速器可以执行 AI 推理(使用预训练的模型)在非常低的能量水平。

▲MAX78000微控制器,来源:亚德诺官网

高通

2024年度嵌入式计算领域全球传感器最佳产品获奖者

获奖产品:Snapdragon X Elite Platform

高通(Qualcomm)成立于1985年,全球最大的无线半导体供应商,其骁龙移动平台是业界领先的全合一、全系列智能移动平台。

获奖产品Snapdragon X Elite Platform(骁龙 X Elite 计算平台),于2023年10月发布,骁龙X Elite采用全新的设计,集成Oryon CPU、Adreno GPU、Hexagon NPU,不仅性能与能效升级,还带来了更出色的AI特性,主要应用于PC领域。骁龙X Elite还集成了高通传感器中枢(Sensing Hub) ,集成Micro NPU、始终感知ISP。值得一提的是,骁龙X Elite也是首个集成适中感知ISP的PC处理器。据高通介绍,高通传感器中枢带来了2倍的AI性能,以及增加50%的内存,可以进一步提升AI辅助降噪、AI助理等智能体验。

▲骁龙 X Elite 计算平台介绍

村田制作所

2024年度全球工业与制造领域传感器最佳产品获奖者

获奖产品:下一代工业用高精度6DoF惯性传感器

村田制作所(Murata)是全球领先的电子元器件制造商,村田的业务包括电容器、压电产品、其他元器件以及模块四大类。其中公司主力产品为陶瓷电容器,高居世界首位。

获奖产品下一代工业用高精度6 DoF惯性传感器(Next Generation High Precision 6DoF Inertial Sensor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村田制作所已开发出了能够以超高水平精度检测姿态角和自身位置的小型6轴惯性传感器“SCH16T-K01”,主要用于工业设备用途。目前已开始提供样品,量产计划于2024年3月开始。以该产品为首的下一代6轴产品SCH16T系列今后将逐步扩大产品阵容。

SCH16T-K01 包括一个精密的陀螺仪,具有 0.5dph 的典型偏置不稳定性和高达 0.3mdps/√Hz 的噪声密度。加速度计的动态范围高达 26g,可抵抗饱和和振动。总体而言,该组件在整个温度范围内表现出出色的线性度和失调稳定性。该组件的输出还经过内部交叉轴补偿,无需在用户端进行大量校准。 此外,通过集成这些功能,SCH16T-K01 可以在机器控制和引导中提供令人难以置信的精确测量 ,而无需现场校准。SCH16T-K01 非常适合工业应用和用例,例如建筑和农业机械、物料搬运设备和船用仪器仪表。

▲村田高精度工业用6轴惯性传感器SCH16T-K01

Novelda AS

2024年度全球物联网领域传感器最佳产品获奖者

获奖产品:NOVELDA X7 超低功耗存在传感器

Novelda总部位于挪威奥斯陆,创立于2004年。该公司成立于奥斯陆峡湾的一艘帆船上,船名:Novelda。是全球超宽带 (UWB) 传感领域的领导者。

Novelda是著名自适应智能传感器的开发商和供应商,其使用超宽带(UWB)雷达传感器技术开发出NOVELDA human presence sensor®人体存在传感器解决方案,号称世界上最可靠的人体存在感知传感器。

获奖产品NOVELDA X7 超低功耗存在传感器在Embedded World 2024展示,NOVELDA的X7雷达芯片已经能够执行世界上最低功耗的存在检测、儿童存在检测 (CPD) 和生命体征监测。X7现在通过软件升级增加了座位占用检测功能。单个UWB传感器可以检测车舱内每个座位上的人员存在,使其成为市场上最可靠且最具成本效益的座位占用雷达解决方案。

Novelda官网产品展示

MEI Micro

2024年度全球MEMS领域传感器最佳产品获奖者

获奖产品:全球首款导航级、多轴、芯片级 MEMS 3 轴加速度计

MEl Micro是一家无晶圆厂传感器公司,为消费电子、保健/医疗、工业、汽车、航空航天/国防等各个行业开发 MEMS 多轴惯性传感器、下一代 MEMS 封装技术和运动应用。

获奖产品为全球首款导航级、多轴、芯片级 MEMS 3 轴加速度计,传统上,高精度惯性传感器主要是指光纤陀螺仪 (FOG)、环形激光陀螺仪 (RLG) 和石英谐振加速度计。这些设备要么很大,要么非常昂贵,对冲击敏感。只有极少数MEMS器件可以达到战术性能,但往往是单轴器件,必须机械对准和单独真空封装,从而增加了它们的成本和尺寸。因此,它们也要贵得多。MEI Micro 开发了一种新的军民两用、芯片级、多轴惯性 MEMS 平台,该平台首次在芯片级设计中实现了战术到导航级的高精度性能。

意法半导体

2024年度全球光学和成像领域传感器最佳产品获奖者

获奖产品:VD55G1 摄像头传感器

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是全球知名的半导体生产商,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全球领先的MEMS传感器厂商。

获奖产品VD55G1 摄像头传感器,是2.16μm的背照式全局快门影像传感器:分辨率800x700, 使用ST Ultra compac技术,拥有小型的Die尺寸 2.7mm x 2.2mm (even smaller size than other VGA sensors )。并提高了近红外灵敏度( QE in 940nm)。专为高性能电脑/机器视觉应用而设计,包括 AR/VR、个人和工业机器人、无人机、条码、生物识别和手势、嵌入式视觉或场景识别。

▲意法半导体 VD55G1 传感器规格

NGK Insulators

2024年度全球传感器电力领域最佳产品获奖者

获奖产品:EnerCera 可充电电池

NGK Insulators成立于1919年,是一家日本陶瓷公司。它主要生产绝缘子,但也生产其他产品,尤其是陶瓷产品。NGK总部位于东京。

获奖产品EnerCera 可充电电池,是一种超薄和超小型锂离子充电电池。EnerCera是以日本南洋独创的晶体取向陶瓷板为电极开发的半固态电池,具有高容量、高输出、高耐热性、长寿命等现有锂离子充电电池难以融合的特性,通常被使用在独立电源运行的小型医疗设备上,0.45毫米的厚薄度让它与传统电池间有着很大的区别,带有弹性的它能贴合在像是葡萄酒瓶的曲面上,在极端的-40~105℃温度下仍然正常运作,该公司未来更希望导入定位等附加功能,市场开发前景相当值得期待。

▲NGK Insulators EnerCera 可充电电池产品

AiZip & 博世

2023年度全球医疗&可穿戴设备领域传感器最佳产品获奖者

获奖产品:ZenVoice Bone TWS 耳塞的终极深度降噪算法

Aizip总部位于美国硅谷,成立于2020年,是全球物联网人工智能 (AIoT) 模型设计的领导者,凭借其突破性的神经网络架构和专有的自动化设计工具,Aizip 展示了各种具有卓越性能的深度神经网络 (DNN)。博世是全球MEMS传感器龙头企业。

获奖产品ZenVoice Bone TWS 耳塞的终极深度降噪算法(ZenVoice Bone: Ultimate Deep Noise Reduction Algorithm For TWS Earbuds),由AiZip与博世合作研发。降噪是音频处理领域的一个关键挑战。利用人工智能的变革能力,Aizip以无与伦比的熟练程度解决了复杂的声学干扰,如风噪声和低信噪比场景。DNR 计划在 Aizip 于 2020 年成立后不久启动,其基石是创新的 Zenet 神经网络架构。这一技术奇迹已经展示了卓越的效率和有效性,主要迎合了端点设备市场的需求。

结语

Sensors Converge 2024 年最佳传感器奖(2024 Best of Sensors Awards)展示了本年度以来全球最前沿的传感器技术,主要以量产技术为主,许多传感技术具有开创性和引领性。

随着我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当前也有越多越多头部企业走出中国,参与全球传感器市场的竞争,并在美国Sensors Converge展、德国SENSOR+TEST展等国际舞台上展示国产传感器硬实力。

相关问答

测速 传感器 有哪几种_车坛

测速传感器有以下几种:1、光电速度传感器、磁电速度传感器、霍尔速度传感器等,很多可以用来直接测速,也可以用位移传感器经换算后得出速度;2、很多...

光纤 传感器 国内有哪些高校在研究,有没有知名 专家 ?

很多啊,例如天津大学刘铁根武汉理工大学姜德生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饶云江南京大学张旭萍中国计量学院还有不少研究所也在做这个方面。还有不少,网上都能搜到...

途安气缸列1氧 传感器 2信号太低什么意思_车坛

传感器出现故障或者是线路出现了短路现象,可更换前氧传感器或者进行线路的检修。氧传感器损坏之后,会导致氧传感器中...氧传感器损坏之后,会导致氧...

各位童鞋谁能帮忙!用于液压油缸的冰层测量 传感器专家 ,冰层...

[回答]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这个是我和武汉静磁栅机电制造有限公司合作以来一直的习惯你把手部连上电脑,进到测量数据保存的文件,把对应的文...

请问 专家 传感器 对燃油喷射最大修正量是?

氧传感器只向电脑传递0.1-0.9V的电压信号,由电脑完成喷油量的控制,喷油量的多少还取决于别的信号.氧传感器信号对喷油量的修正不能用多少来衡量,电脑根剧各种...

帮个忙朋友们急需赐教!!湖南位移测量感应器 专家 ,位移测量感...

[回答]选择大于努力,选择就选静磁栅武汉静磁栅机电制造有限公司凭借旗下“JCS”品牌系列的现有成熟产品,已成功应用在国内外多个大型水利水电项目中,积极...

发动机各 传感器 的作用分别是什么_车坛

发动机各传感器的作用分别是:1、空气流量传感器是测量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流量;2、进气压力传感器是以检测进气歧管的负压变化来感知发动机的进气量大...

汽车 传感器 的作用和检测方法是什么?_车坛网

车坛网认证专家,多年汽车行业从业经验...最佳答案汽车传感器的作用和检测方法:1、汽车爆震传感器是一种振动传感器,检测方法也很简单,使用示波器或用指针式万...

传感器 故障是什么原因_车坛

传感器故障的原因是:1、发动机机油存储量过少;2、机油脏或粘稠;3、机油稀或发动机温度过高;4、机油油管漏油;5、旁通阀的开启压力设定过高或过低;6...

nox 传感器 故障怎么处理_车坛

nox是氮氧化合物传感器加热故障,需要检查一下这个传感器的加热电路,最好到服务站进行维修。nox传感器故障的处理方法:1、nox传感器故障可能是传感器...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