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羊羽卓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深港传感器 江海相融 一桥挑起大湾区四大战略平台丨“桥”见城市⑪

发布时间:2024-10-06 10:10:19

江海相融 一桥挑起大湾区四大战略平台丨“桥”见城市⑪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工作日傍晚,前海嘉里中心、弘毅大厦等高端写字楼里涌出阵阵下班人潮。拥挤的车流中,白色的Robotaxi并不显眼,主驾无人的试点运营无声向前。

同样的试点在70公里外的广州南沙也进行着,Robotaxi不仅在高铁站、地铁口、热门商圈、住宅小区灵活穿梭,还一脚油门驶上了高速。

“在前海、南沙,我们的Robotaxi都拿到了无人商业化许可,而且是同一款车型。”

小马智行副总裁、广深研发中心负责人莫璐怡每周至少往返前海与南沙两次,单程1小时。即将开通的深中通道,将她的通勤时间缩至40分钟,她想,Robotaxi技术已渐渐成熟,若能将两地政策打通、牌照互认,这40分钟或将不再需要人类司机。

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大湾区四个重大战略合作平台环珠江口分布,均承担着制度创新“试验田”“压力测试场”功能。

“产业发展越是达到一定的质量和水平,其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就越需要制度集成创新。”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四大平台与港澳产业已实现高水平对接,如今更要注重顶层设计和内部协同,避免碎片化、分散化,陷入“单打独斗”的局面。

如今,深中通道一桥飞架,珠江与伶仃洋相遇之地再无地理阻隔,四大平台将全部纳入一小时通勤圈。

人、财、物沿此流动,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在此汇聚,将推动四大平台制度创新不断迭代,予以大湾区的未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深中通道)

制度创新“由点及面”

L4自动驾驶牌照跨市互认、互通,目前国内没有先例。

在不同城市使用同一牌照,将减少企业的重复测试,有效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但长期以来,各城市政策法规无法统一,软硬件水平也难以“对齐”。

“比起广州、深圳的牌照互认,南沙与前海的打通更容易实现,这两个点位都有国家先行先试的政策支持。”莫璐怡说。

南沙区汽车制造业产值连续多年破千亿,转向“智能化”下半场,南沙在2021年率先宣布全域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开展自动驾驶多场景应用,如今更是探索Robotaxi开上高快速路。

在深圳前海,主副驾无人的Robotaxi穿行于前海嘉里中心、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前海国际会议中心、前海石公园等核心区域,人流、车流密集,道路场景变幻莫测,路测数据也因此更具参考价值。

自动驾驶作为新兴事物,前海、南沙均发挥了重大战略平台先行先试的优势。深中通道的出现,则为平台之间顶层设计的联动互通创造了物理便利。

“物理联系增强,平台之间就有机会产生新的业务联系,从实际需求出发,推动相应的制度创新。”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钟韵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莫璐怡透露,前海、南沙的自动驾驶车辆互通,在技术上已不成问题。若实现牌照互认,不仅将成为深中通道的一道“赛博”风景线,对未来广州、深圳以及整个大湾区的牌照互认和联通,也将产生极大的示范效应。

(Robotaxi在前海)

一桥“缝合”珠江东西岸,平台之间的制度创新联动不止于自动驾驶领域。

去年2月,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落户前海。一年多以来,该交易中心集聚行业上下游企业2800家,交易规模累计达750亿元,“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模式”“存货融资模式”等创新业务多点突破,今年的交易规模有望突破千亿。

桥的对岸,南沙区引进、培育了芯粤能、芯聚能、晶科电子、联晶智能等一批行业龙头;横琴现有实际运营的集成电路企业超60家,其中芯片设计企业比例超80%。从研发到生产,再通过创新的业务模式销往全球,一个集成电路的产业链闭环已清晰可见。

再如融资租赁产业,南沙区累计聚集全国20%、广州80%以上的融资租赁企业,先后落地全国首单资产包跨境转让、大湾区首个“香港+南沙保税区”飞机跨境转租赁、广东省首单离岸租赁等。

前海也是国内租赁业的重要一极,租赁企业占深圳全市约90%,其中港资租赁企业占比近九成,资产规模十亿级以上20余家。

“横琴、前海、南沙都在发展融资租赁,比起各自形成一套互不关联的体系,平台之间更应形成多元化的交流机制。制度创新在一个点位探索成功,马上就能复制推广到其他点位。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表示。

除了四个国家级平台的互学互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在珠三角9市发展“特色合作平台”,包括中山翠亨新区、江门银湖湾、东莞滨海湾等。

在中山、湛江、茂名、汕尾等13个地市,广东还提出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的概念,使自贸区政策“扩围”,放大制度型开放“试验田”作用。

其中,中山联动发展区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包括翠亨新区片区77平方公里、火炬开发区片区43平方公里。

创新经验“外溢”已初有成效。对标前海,中山出台了《关于推动金融支持翠亨新区实体经济发展打造科创投融中心的行动方案》,探索翠亨新区与前海共建金融合作示范园,引进前海金融机构落户翠亨新区。

“国家级平台起到改革创新的先行先试作用,而深中通道的开通将更加便利这些创新成果复制、应用到更多特色平台上,实现‘由点及面’。”郭万达说。

“河”“海”相遇创造最优解

将中国总部落在南沙、深圳研发中心落在前海,小马智行不仅享受到两地相对领先的自动驾驶政策,莫璐怡补充道,南沙、前海在吸引境外高端人才方面有很大优势,公司已招进数名来自中国香港、美国的自动驾驶技术人才。

将大湾区打造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愿景。

纲要印发5年来,粤港澳三地创新要素的流动、融通加速,“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连续4年位列第二,对国际顶尖人才、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四大平台已集聚一批科研机构。深中通道开通后,相当于将四个平台布局的港澳创科资源构成一个圈,让资源能够更好协同、流动。” 钟韵表示。

在前海,香港大学布局了“前海智慧交通研究院”;前海与香港理工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推进深港智慧传感器合作发展;香港科技大学则在前海筹建“香港科技大学(前海)蓝色智能设施和机器人研究院”。

在河套深圳园区,160多个高端科研项目和1.5万名科研人才汇聚,港科大、港城大、港理工、港中文等香港高校均设有分支研究机构。

以南沙科学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等大平台为核心,以港科大(广州)等院校和冷泉大科学装置、大洋钻探船等国之重器为支撑,南沙正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

在横琴,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产学研示范基地以及四个澳门国家重点实验室均落户合作区,“澳门研发+横琴转化”模式渐成常态。

“这就是‘双总部’的概念,让企业、科研机构既能享受港澳的制度环境,又能充分利用内地的资源。深中通道开通后,资源要素能以更市场化的方式,在四个平台之间实现最优配置。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说。

相关尝试早已开始。

11年前,澳门大学横琴校区投入使用,经授权按澳门法律实施管辖,成为“一国两制”的创新实践。如今,澳门大学再度“借地”横琴建新校区,面积将是现今澳大的一半,可为澳大的教学与科研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与此同时,澳门大学在河套深圳园区布局了“澳大河套集成电路研究院”,充分利用深圳作为全国乃至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重镇,也是中国集成电路集散地和设计中心的产业优势。

再如,港科大(广州)落地南沙,通过与内地合作办学,增强大湾区教育的协同效应。而在前海,港科大布局了蓝色智能设施和机器人研究院,研究方向包括自主海底作业型机器人、水下柔性与软体机器人、遥操作人机协同技术等。

如此布局,有利于港科大充分利用前海丰富的海洋产业资源。“扩区”后的前海横跨整个深圳西部海岸,有68公里海岸线、13个岛屿。截至2022年底,前海已注册涉海企业超3400家,集聚了招商工业、中集海工、亚太星通等一批海洋龙头企业。

(蛇口码头)

不过,允许资源要素更加自由流动、达到最高效配置,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等交通基础设施联通仅是“必要条件”。

肖耿认为,要形成“充分条件”,让“双总部”机制更好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融合“海水”与“河水”。

“如果把香港的制度环境看作海水,内地就相当于河水。让海虾到河水里去,势必水土不服。海水与河水交融之地,其实就是大湾区,可以借助前海、南沙等国家级平台,创造一些类似海水的营商环境和生活方式。”肖耿说。

再将镜头拉远,广东省范围内,随着粤港澳特色合作平台、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等概念落地、创新经验“外溢”,全省营商环境有望实现均衡一体化发展。

“无论横琴、河套、前海、还是南沙,其空间都是有限的。如果港澳可以与更广阔的广东腹地联动,发展空间基本上是无限的。”

肖耿认为,届时港澳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可以到中山、江门等城市设立第三、第四总部,使高端资源有效辐射珠江西岸,甚至覆盖整个广东。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共同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河套”连深港,助香港科创北延

透过深圳福田保税区深港协同创新中心的落地窗,舒糖讯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CEO何耀威能一眼看到深圳河对岸的香港,那里是他成长的地方。2018年,何耀威带着团队来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下称“河套”)深圳园区,一待就是4年。一河两岸,一区两园,越来越多的港青团队来到这里。5家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未来可容纳约1500名香港创新创业青年。

河套正在成为深港科技合作的沃土。在今年的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广东省委明确提出“依托深港河套等重大创新载体,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选举政纲中,也明确提出“将河套打造成深港科技深度合作区,全速落实河套区‘一区两园’,配合北部都会区的整体发展”。深港协同在今年也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启动建设,年底分阶段投入使用,是香港科学园首次实质性走出香港,在内地独立运营园区,成为香港科学园优质科研机构、人才走向大湾区的首站和内地科创企业走向全球的首选平台。

综述

深圳河套地区是大湾区

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

“河套”概念的形成,要追溯到1997年深圳河治理截弯取直,形成0.87平方公里的河套地区。作为曾经的福田保税区物流仓库,这里堆集过大量的物流、仓储等产业企业。如今正在迭代升级,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随着2021年香港北部都会区概念的提出,河套再度成为备受瞩目的区域焦点。作为深港牵手的制高点,这里是深圳与香港北部都会区的直接结合部,更是深港两地共促科创发展的不二之地。

大湾区的打造加强了深港的联系,也便捷了来深创业的港青。2018年,何耀威团队选择落地河套,正是被这里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吸引。跨境高效意味着能够吸引更多来自香港高校的科研人员投入到研发中。“在进一步验证和产品化的时候,芯片、传感器、PCB制作需要大量原厂的技术支援,还需要更多的技术应用人员进行转化,深圳几乎可以满足我们所有需求。”

“河套之所以广受关注、备受青睐,首先在于它具有‘一河两岸、一区两园’跨境直连互通的独特优势,是深港科创融合发展实现优势互补的最佳结合点。”深圳市福田区副区长、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发展事务署署长欧阳绘宇认为,香港具有高水平的大学、国际一流人才队伍、联通全球的创新网络、国际通行的法律制度等优势,深圳具备“一低四高”的优势,即低成本的产业空间,和高效率的产业配套、高价值的工作岗位、高强度的政策支持、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可以帮助香港实现产业空间的北向延伸,带动香港将自身的研发成果和创新能力在更为广阔的层面上加深与内地相关产业的互动、融合,助力香港共享内地科技产业高速发展的新机遇,共同来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深港首次联合制定政策

共同支持河套科创发展

经过这两年的发展,深港科创合作可谓生机勃勃,更诞生了“深圳提供空间、服务,香港引入人才、项目”的合作新模式。2021年,深港双方首次共同开展河套联合政策研究,于2022年出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联合政策包》。

深港“联合政策包”是首套由内地和香港共同研究编制的联合政策,从深港协同支持科研项目、联合支持科研人才、联合完善配套支持措施和支持创新要素在深港两地便利流动等四大方面提出28条具体举措。让科创项目和人才可以同时享受深港两地的政策支持,实现协同发展的效果。对于科技创新全链条上不同类型的机构和人才,“联合政策包”都配备了相应的政策支持。不少境外科研人才来深工作,都希望能够享受到香港的国际化生活配套。而在“联合政策包”中就提出,双方可互相提供人才住房,满足河套合作区“一区两园”科研人才的各类居住需求。

此外,“联合政策包”首推深港叠加支持,对于优质的科研项目而言如虎添翼,“有深圳和香港双重元素的科研项目,可申请深港两地的叠加支持,深圳将参照‘深港澳科技计划’等现有政策进行评审并择优给与资助,港方将参照‘粤港科技合作资助计划’进行评审并给予资助。”对于港方的重大平台如InnoHK创新平台,大力支持其在深圳园区设立分支机构、研发实验室平台等,深方将提供空间、资金等配套支持。

全力支持将河套打造成为

港澳青年来深创新创业首选地

助力港澳青年圆梦湾区一直是河套努力的目标。《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支持港澳青年实习就业与创新创业资助计划》的发布,更凸显了全力支持港澳青年来深创新创业的决心,将河套打造成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首选地。

值得一提的是,河套欢迎的不仅是创业人士,来此实习就业的港澳青年毕业生有机会一次性获得2万到5万元的生活资助。深圳市福田区还对高端紧缺人才,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的差额进行补贴。在创新创业方面,为港澳青年初创企业提供启动资助、成长奖励、租金减免,对获得港方、澳方创业资助的青年团队,按照1:1的比例给予配套支持,从项目孵化到上市融资辅导再到香港青年来深人才住房提供全链条的服务支撑,全力支持港澳青年圆梦湾区。

营商环境的建设方面,河套深圳园区也正在发力。为了进一步提升国际商事纠纷调解水平,2021年4月,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交流合作平台正式落地,填补了河套合作区仲裁领域的“空白”。首批8个港澳知名仲裁机构已入驻办公,为企业提供国际化的“一站式”多元化纠纷解决服务,有力保护河套合作区的科技创新成果。对于在河套工作的港青来说,他们已然实现了深港跨境“一件事一次办”。“e站通”综合服务中心是深圳目前唯一能够一站式办理海关和地方政府服务事项的大厅,为园区企业、香港及国际人才提供“一门式、一窗式、一网式”557项服务。

河套深港联合科创园

由香港科技园公司独立主导运营

深港协同在今年也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启动建设,这是香港科技园首次实质性走出香港,在内地独立运营园区,成为香港科技园优质科研机构、人才走向大湾区的首站和深圳科创企业走向全球的首选平台。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和河套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谷同属一个园区,共同组成河套深港联合科创园,面积约3万平方米,由香港科技园公司独立主导运营。

欧阳绘宇表示,预计今年底前将完成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建设的改造并顺利开园,目前正在协助港方制定运营机制,全力做好对香港科学园公司的服务保障工作。深港双方将依据“联合政策包”在此试点深港协同评审、联手招才引智,香港应科院、大湾区创飞学院、创科快线等香港科学园的招牌机构和平台亦将陆续落户。与此同时,以深圳分园为平台枢纽,有望实现最便捷高效的链接香港科学园及国际创新资源,国际化的运营模式将有力示范带动深港两个园区的一体化运营。

据了解,“大湾区创科飞跃学院”未来将为大湾区科创人才提供资源中心、培训枢纽以及交流平台三个重要功能的全方位服务,并会设立大湾区创科快线,培育初创和支援大湾区科技企业引进外资、走向全球,发挥“引进来”“走出去”的关键角色。这些举措将持续培养新一代科创人才,吸引海内外人才和企业落户,将大湾区打造成为科创人才高地。香港青年创新创业方面,则将发挥河套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谷等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作用,初期以吸纳港澳高校初创团队为主,逐步拓展至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和科学园、创科署支持项目,远期通过香港链接国际创新创业资源,建设集孵化、中试、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化创新创业综合体、极具辐射带动效应的国家级创新创业中心。

有力推进深港科创合作

助力香港开创新局面 实现新飞跃

近年来,深圳携手香港高质量推进“一区两园”协同开发,助力香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深圳福田区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科研及创新创业若干支持措施》实施基础上,又陆续推出了选题征集制、团队揭榜制等五大创新机制,面向产业界征集题目,再利用科技界顶尖资源揭榜、解决产业中的“卡脖子”问题。未来,在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并在“港澳所需、广东所能”突出科技和产业合作方面,有力推进深港科创合作。

欧阳绘宇表示,河套深圳园区将以更大力度促进创新要素跨境高效便捷流动,更深层次推动深港科技管理规则衔接,携手汇聚海内外高端创新资源,助力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建设。就今年的工作目标而言,一方面将加快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建设,确保年底前完成改造、顺利开园、香港机构及企业入驻。推动深港“联合政策包”落地见效,有序分批次推出河套合作区人才住房,建立深港医疗协同创新体系、共享深港科技资源等。同时,持续助力香港青年创新创业,推动河套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谷投入运营,“港澳青年支持计划”完成首批港澳高校初创团队入驻。深圳市福田区也将持续鼓励科技成果转化,依托香港高校科研机构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支持晶泰科技、未来机器人等独角兽企业产业化,支持IDEA、联影医疗等科研平台与企业开展联合技术攻关。

产业空间方面,河套深圳园区今年集中推出支持深港科创合作的20万平方米空间,打造量子科学中心、EDA创新中心等9大产业园区,后续将加快深港开放创新中心、深港科创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吸引港人来深的同时,还要留住他们,为提升深港科研人才服务水平,将在福田保税区旁边提供首期300套人才住房,提供国际化配套服务,更好助力深港合作迈上新台阶。

背景

“河套”大件事

“河套”概念的形成,要追溯到1997年深圳河治理截弯取直形成0.87平方公里的河套地区。

2017年1月3日 ,深港两地政府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双方共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2017年7月1日 ,粤港澳三地政府和国家发改委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明确提出支持“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建设。

2019年 ,“支持落马洲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和毗邻的深方科创园区建设,共同打造科技创新合作区”被写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2021年 ,香港北部都会区概念的提出,河套再度成为备受瞩目的区域焦点。

2022年4月 ,深港国际科技园推出了科学家服务平台(黄大年茶思屋),为园区内的科学家和企业家提供思想碰撞、商务洽谈的专属定制等服务。

2022年7月 ,深圳福田区政府公开发布《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创新若干支持措施》。

声音

深港两个园区的规划发展方向是协同的,更是同频共振的。而香港深厚的基础研究能够面向世界吸引到海外的优秀人才,如此一来,深圳的发力点则更多聚焦在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方面,福田会针对香港的规划布局做出相应的配套,提供有力支撑。我相信深港双方随着交往的增多,会形成一种融合型发展的合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定会呈现出更加良好的态势和局面,最终形成1+1>2的效果,未来是非常可期的。

——深圳市福田区副区长、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发展事务署署长欧阳绘宇

统筹:陈养凯

采写:南都记者 张馨怡 南都·湾财社记者 肖阳

摄影/视频:南都记者 霍健斌 刘奥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南方都市报、香港特区政府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联合出品)

相关问答

深港 直通车告诉您汽车电路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回答]一辆汽车可以有多个线束。单线连接是汽车线路的特殊性,现代汽车上所有电气设备的正极均用导线连接,该导线通常称为“火线”;任何一个电路中的...

深圳的交通怎么样?

#了不起的城市#深圳市交委日前发布消息称,对于深圳中轴上快速增加的交通出行需求,方案提出“中轴提升”行动,目前,该行动正按计划快速推进:梅观高速市政化...起...

建行新出的IC信用卡有什么用?- 汇财吧专业问答

[回答]建行的IC信用卡实际上就是把钱存进了IC卡芯片里面,变成了电子现金。你的卡应该是带有“闪付”标志的,把钱存到芯片里面,赶地铁啥的就可以直接刷芯片...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