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羊羽卓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深海传感器 最深34976米!我国三种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海试成功

发布时间:2025-01-21 07:01:47

最深34976米!我国三种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海试成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由该所主导研发的三种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工程样机,在深海勇士号/探索一号TS16近日的南海科考航次中,搭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先后11次进行水下试验,最大潜深达3497.6米。

这三种传感器分别是深海原位叶绿素荧光传感器、深海原位微生物荧光传感器,以及深海原位多环芳烃荧光传感器。这是我国首套该类型的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其中,深海原位微生物荧光传感器也是国际首套该类型仪器。

这些仪器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关亚风、副研究员耿旭辉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科研团队共同研制。此前的净水压力试验显示,这三种传感器的最大工作深度,均为4500米。

在此次海试过程中,深海原位叶绿素荧光传感器共进行5潜次海底试验,最大试验深度为3497.6米;深海原位微生物荧光传感器共进行3潜次海底试验,最大试验深度为2371.4米;深海原位多环芳烃荧光传感器共进行3潜次海底试验,最大试验深度为3340.0米。

据介绍,勘探过程中,这三种传感器分别测量了南海海水中的相关叶绿素a、微生物和多环芳烃的浓度。来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消息称,这些数据反映了深海中浮游植物生物量或现存量,是计算初级生产力的基础。原位探测深海中微生物的浓度,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衍生的经济价值。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最深34976米!我国三种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海试成功

【最深3497.6米!我国三种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海试成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今天发布消息称,由该所主导研发的三种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工程样机,近日在深海勇士号/探索一号TS16南海科考航次中,搭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先后11次进行水下试验,最大潜深达3497.6米。这是我国首套该类型的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其中,深海原位微生物荧光传感器也是国际首套该类型仪器。(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问答

深海 f4是什么?

深海F4是中国自主研制的一款深潜器,属于“海龙”系列深潜器。它是目前世界上可载人下潜深度最大的深潜器之一,能够在海底进行科学调查、地质勘探、资源开发等...

深海 迷航外星机器人怎么带回去?

深海迷航外星机器人如何带回去取决于多个因素。首先,需要考虑机器人的大小和重量,以确定适合的运输方式。其次,需要了解机器人的特殊功能和技术要求,以确保在...

...器仪表都装有 传感器 与之相连.它能把飞机停止工作或失_作业帮

[最佳回答]A、橙红色比较醒目,有利于通过目视寻找,故A正确;B、直角反射结果能把入射光逆着反射回去,故B错误;C、“黑匣子”发出的脉冲是超声波,人耳不能感知,...

...表都装有 传感器 与之相连.它能把飞机停止工作或失事坠_作业帮

[最佳回答]A、橙红色比较醒目,有利于通过目视寻找,故A正确;B、直角反射结果能把入射光逆着反射回去,故B错误;C、“黑匣子”发出的脉冲是超声波,人耳不能感知,...

深海 餐桌是不是可以互动?

它的设计可以让人们在用餐的同时体验深海的神秘和美妙。例如,餐桌上可以设置触摸屏和声音传感器,让人们可以触摸和听到深海生物的声音。...深海餐桌是可以互...

帮个忙在线的看官,谁帮忙回答一下 免办3C认证是什么意思?...

[回答]449次阅读关于深海传感器特种材料制造海洋能源技术及设备;海洋油气钻采平台、海上风力发电技术及设备;334次阅读车联网技术是否可以应用到有轨电车...

深海 奥秘海芽机器人挑战赛有几个任务?

分别为:自主导航与避障:机器人需要在复杂多变的深海环境中自主导航,并避免与障碍物碰撞。环境感知与探测:机器人需...深海奥秘海芽机器人挑战赛设有三个任...

深海 迷航怎么扫描碎片?

扫描深海迷航中的碎片需要使用声纳或者激光扫描技术。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声纳扫描:声纳是利用声波传播和反射原理的技术。声纳设备会发射声波信号,并通...

怎样简单直接把光送到深水中?

将光线直接送到深水中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因为水的折射率比空气高得多,光线在水中传播时会发生弯曲,从而使得在水面上看到的物体的位置与它们在水中的真实位...

为什么现在不提登月了?

1969年人类就登上了月球,证明登月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但是五十年过去了,为什么不能用今天的先进技术轻易地重复50年前的成功呢。简而言之,孕育阿波罗登月...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