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羊羽卓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尤政传感器 强力打造三平台三中心,中国智能传感谷雏形初具

发布时间:2024-11-24 15:11:37

强力打造三平台三中心,中国智能传感谷雏形初具

来源:科技日报

郑州·中国智能传感谷聚焦汽车电子、消费电子、智慧城市、智能工业、智能家居、农业气象和医疗卫生七大应用项目,邀请尤政和蒋庄德院士领衔建设规划设计,明确了“一谷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

◎记者 乔 地

近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的2021世界传感器大会新品发布暨产销对接会上,郑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红军介绍,他们规划的3平方公里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小镇,重点培育MEMS传感器、传统工艺传感器、智能传感器材料、智能传感器终端等全产业链。目前郑州高新区集聚传感器领域相关企业3011家,孕育了汉威科技、新天科技、光力科技、新开普、天迈科技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内龙头企业;技术和产品等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综合实力排名位居全球气体传感器领域前列。

明确“一谷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

早在2018世界传感器大会上,郑州高新区首次透露为传感器产业发展规划了先导区,同时规划布局3—5平方公里的中国智能传感谷,为传感器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搭建一流平台。

2019世界传感器大会上,郑州·中国智能传感谷规划正式对外发布,提出以郑州高新区为核心,谋划3—4平方公里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小镇,打造智能传感器材料、智能传感器系统、智能传感器终端“三个产业集群”,发展环境传感器、智能终端传感器、汽车传感器“三个特色产业链”,推动郑州市智能传感器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

郑州高新区将以传感器为重点的物联网作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求高求新求强,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排头兵产业。2019年11月,郑州高新区出台了《郑州高新区促进智能传感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其中包含了10条支持政策。该《措施》围绕智能传感器企业发展的特点和诉求,分别从产业集聚、企业落户及项目落地、服务体系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向中外智能传感器产业相关企业和机构抛出“橄榄枝”,对推进产业链协作,打造传感器高地,推动郑州·中国智能传感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郑州·中国智能传感谷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政策创新和模式创新为支撑,以“关键人才引进、核心技术突破、园区载体建设、双创体系构建”为抓手,聚焦汽车电子、消费电子、智慧城市、智能工业、智能家居、农业气象和医疗卫生七大应用项目,邀请尤政和蒋庄德院士领衔建设规划设计,明确了“一谷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

“一谷”,即郑州高新区规划的3平方公里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小镇;“多点”为其他市、区县,重点发展智能传感器终端产业。

打造产城融合的先进智慧园区

作为郑州·中国智能传感谷首个落地项目,郑州·中国智能传感谷启动区位于郑州高新区红松路与化工路交叉口东南角,总投资60亿元,占地面积约337亩,聘请国际著名的Smith Group设计公司担纲项目总体规划设计,引入先进园区规划设计理念,打造近百万平方米产城融合的先进智慧园区。

该启动区主要业态包括双创基地、河南省智能传感器中试基地、产学研基地、企业总部基地、检测中心、展示中心等相关产业配套,致力于打造智能传感谷发展先行区、郑州智能传感器产业引领区、创新科技转化发布示范区、智能传感物联应用共享体验区。

运营方面,该启动区强力打造“三平台三中心”,三平台从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共性技术服务、企业经营服务入手,解决企业技术、金融、企业经营等多方需求;三中心从产品检测、应用场景、产品发布、体验等方面出发,夯实服务内容及品质,助力行业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产业生态体系。

该启动区建成后,拟入驻传感器相关企业约300—500家,就业人数将达到2—3万人,力争年产值100亿元、年利税6亿元。该启动区将打造国际水平、国内一流智能传感物联高地,实现产业升级,赋能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助力郑州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

目前,该启动区已与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等行业优质资源达成产业合作。该启动区与郑州大学共建的中试基地也于近日获得省级授牌,将进一步提升传感产业的技术创新力,推动产业链深度协同发展。

2019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核心传感器 亟待突破发展瓶颈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10月17-19日,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2019世界智能制造大会 在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举行。本届大会以“智能新视界 工业新未来 ”为主题,来自德国、美国、日本、瑞典、法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重要嘉宾参会,包括中外院士20人,智能制造领域专家124人,机构代表46人,产业界领袖168人,吸引了近2000家企业参会参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 受邀出席本次大会高峰论坛并作主题演讲,与全球“大咖”同台论“智”。尤政表示,传感器是智能化技术的重要组成,将支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

以下是尤政的演讲精撷(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制造需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新一代智能制造与新的技术革命相关联,而新一代技术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四大动力,即信息技术在增长,数字化、网络化速度在普及和应用,系统集成式创新不断出现,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战略性突破。新一轮技术革命改变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我理解的智能制造是一个大概念,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大系统,体现着新一代技术的融合,贯穿整个制造的方方面面。从产品设计、制造到产品到达客户手上,整个过程都需要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这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的过程,体现了制造业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的理念。

新一代智能制造发展有两个背景:一方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强烈技术需求;另一方面,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信息技术方面,互联网超级计算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群体技术实现重要的突破。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进步是智能制造的一项核心技术依靠。而智能制造核心技术已经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是机器替代人,做人不想干的活;第二是机器按照人的指令工作;第三是在信息系统中增加了认知和学习功能,而认知和学习功能依赖于传感技术。

传感器技术是信息技术三大支柱之一

在工业强基计划中,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和基础工业是最重要的,而基础零部件中传感器是重中之重,传感器往往被人称之为是工业的基石、性能的关键和发展的瓶颈。

作为信息技术三大支柱技术之一,传感器技术是信息交流的窗口。评价一个系统的水平高低,采用传感器的多少是一项重要指标。从传统分离机器到微基电系统,再到智能传感器,传感技术本身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集成电路的两个方向:一个方向做得越来越细,到几个纳米的线宽,超过摩尔定律;另一个方向是微系统,把传感器、执行器与集成电路和软件相结合,这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从模块化、小型化一直到芯片化。

微传感系统的内涵,已从两维制造变成了三维制造,并融入了人工智能和软件新理念。同时,物理系统CPS对传感器提出了很多需求,比如对环境的控制、对生产管理的需求等。传统制造业中,有对加工过程的监控,对温度、机床刚度等进行检测,而这些数据为智能制造提供了很好的支撑技术。以往单一传感器无法解决的问题,可通过多传感器信息的融合,提供解决复杂问题的技术路径。

众所周知,工业机器人技术是智能制造中最核心的技术,而这项技术对传感器的需求也非常之大。据初步统计,每一台机器人大概需要100多个传感器,同时,这些传感器有小型化、高可靠、低成本等特征,而微系统的传感器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传感器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传感器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例,一辆智能汽车需要200多个传感器,网联汽车还需要激光、雷达等高价值的传感器。在汽车传感器中,能用微系统做的大概占到80%,这就意味着,汽车智能化对传感器有很强的依赖性。

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智能化产品也提供了解决方案。医疗仪器从台式到便携式,再到穿戴式或植入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其中主要需要微传感技术。以糖尿病为例,我们可以植入血糖的监测仪,根据血糖高低,自动注入胰岛素使人体内部的血糖达到一个平衡点。这不仅有效解决人的痛苦,也创造了市场价值,并真正实现人机融合。

总之,未来传感器应该成为智能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也希望整个制造领域在关心系统智能化的同时,注重核心技术突破,特别是传感技术的突破。

来源:世界智能制造大会

现已入驻

今日头条、腾讯企鹅号、搜狐号、新浪看点、一点资讯、界面、网易、虎嗅网、钛媒体等平台,

覆盖商业财经核心受众群。

END

相关问答

老师们,我想问问,物联网是IT业吗?

[回答]抓好这一机遇,既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智能制造,也可以引爆物联网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说,物联网概念是美国人最早提出的,但真...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