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羊羽卓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余差传感器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发布时间:2024-11-24 23:11:39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一、填空题

1. 方框与方框之间的连接线,只是代表方框之间的 ,并不代表方框之间的物料联系。

2. 自动控制系统是具有被控变量 反馈的 环系统。

1. 机理建模的优点是具有明确的 ,所得的模型具有很大的适应性,便于对 进行调整。

2. 对象数学模型包括 一阶对象, 。

3. 描述对象特性的参数包括: 。

4. 时间常数T的物理意义:当对象受到阶跃输入作用后,被控变量如果保持 速度变化,达到新的 所需要的时间。

5. 从加入输入作用后,经过 时间,被控变量已经变化了全部变化范围的 ,这时可以近似地认为动态过程基本结束。

6. 滞后时间按照滞后性质分可以分为: 和 。

7. 某台测温仪表的测温范围为200—700℃,校验该表时得到的最大绝对误差为℃,则该表的相对百分误差是 ,该仪表的精确度等级是 。(精确度等级有: ,,,,,)

8. 某台测温仪表的测量范围为0—1000℃,根据工艺要求温度只是指的误差不允许超过±6℃,则该仪表的允许误差为 ,应选择的仪表等级是 。(精确度等级有: ,,,,,)

9. 是表征线性刻度仪表的输出与输入量的实际校准曲线与理论直线的吻合程度。

10. 工业仪表按照仪表使用的能源分类可以分为: , , 。

11. 表压等于绝对压力 大气压力。

12. 真空度等于大气压力 绝对压力。

13. 普通压力计的弹簧管多采用价格相对便宜的 ,但氨气用压力计弹簧管的材料却都要采用 材料,这是因为氨气对 的腐蚀性极强。

14. 氧气压力计与普通压力计在结构和材质上完全相同,只是氧用压力计要 。

15. 测量稳压时,仪表上限约为工作压力最大值的 倍。

16. 测量脉动压力时,仪表上限约为工作压力最大值的 倍。

17. 测量高压压力时,仪表上限约为工作压力最大值的 倍。

18. 测量液体压力时,取压点应在管道的 ,测量气体压力时取压点应在管道的 。

19. 标准节流装置主要包括: , 和 。

20. 标准孔板主要采用的取压方法有 和 。

21. 标准孔板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缺点是 。

22. 标准喷嘴和标准文丘里管缺点是结构复杂不易加工,优点是 。

23. 对于差压液位变送器,迁移同时改变了测量范围的上下限,相当于测量范围的 ,它不改变 的大小。

24. 电容式物位计的工作原理是 与 成正比。该法是利用被测介质的介电常数与空气的介电常数不等的原理进行工作。介电常数查越 ,仪表越灵敏。

25. 称重式液罐计是根据 设计,它既能准确测量液位,又能反映出罐中的真实的 储量(填:质量 或者 体积),其测量的质量与罐内液体的密度 (填:有关 或者 无关)。

26. 常用的测量温度的仪表按照测温方式分可分为 和 。

27. 目前解释热电效应的理论是 古典电子理论 。

28. 如果组成热电偶回路的两种导体材料相同,则无论两接点温度如何,闭合回路的总热电势为 。

29. 如果热电偶两接点 相同,尽管两导体材料不同,闭合回路的总热电势为零。

30. 热电偶温度计中冷端补偿的方法有哪五种: , ,

, ,和 。

31. 在中、低温区,一般是使用 来进行温度的测量较为适宜。(填:热电偶温度计 或者 热电阻温度计)

32. 工业上常用的铂电阻有两种,一种是R0=10Ω,对应分度号为 。另一种是R0=100Ω,对应分度号为 。

33. 控制器的基本控制规律包括: (其中以双位控制比较常用)、 (P)、 (I)、 (D)及它们的组合形式,如 (PI)、 (PD)和 (PID)。

34. 在 控制系统中,被控变量不可避免的产生持续的等幅振荡; 控制系统可以消除震荡,但存在余差。

35. 控制系统可以消除余差,但当负荷变化剧烈时,反应动作缓慢; 控制系统具有超前控制功能,但它的输出不能反映偏差的大小。

36. 气动执行器中的执行机构按照结构分可以分为: , , 。

37. 直通双座控制阀的优点是 , 缺点是 。

38. 控制阀的等百分比流量特性是指: 。

39. 目前生产的模拟式控制器一般都同时具有比例,积分,微分三种作用。只要将其中的微分时间TD置于 ,就成了比例积分控制器,如果同时将积分时间TI置于 ,变成了比例控制器。

二. 计算题(满分10分)

1. 某换热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在单位阶跃干扰作用下的过渡过程曲线如下图所示。试分别求出最大偏差、余差、衰减比、振荡周期和过渡时间(给定值为200℃)。

2. 为了测定某重油预热炉的对象特性,在某瞬间(假定为t0=0)突然将燃料燃气量从h增加到h,重油出口温度记录仪得到的阶跃反应曲线如图1所示。假定该对象为一阶对象,是写出描述改重油预热炉特性的微分方程是(分别以温度变化量与燃料量变化量为输出量与输入量),并写出燃料量变化量为h是温度变化量的函数表达式。已知:t=8min时,T=145℃.

3. 已知一个简单水槽,其截面积为,水槽中的液体有正位移泵抽出,即流出量是恒定的。如果在稳定的情况下,输入流量突然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试画出水槽液位△h的变化曲线。

4. 某化学反应器工艺规定操作温度为400±2ºC,考虑安全因素,调节过程中温度偏离给定值不得超过6ºC。现设计运行的温度定值调节系统,在最大阶跃干扰下的过渡过程曲线如图所示。问该过程的最大偏差、余差、衰减比、过渡时间(按被控变量进入新稳态值的±2%为准)和振荡周期。

5. 现用一只以水标定的转子流量计来测量苯的流量,已知转子材料为不锈钢,ρt=cm3,苯的密度为ρf=cm3。试问流量计读数为s时,苯的实际流量是多少?

6. 某厂用转子流量计来测量温度为27℃,表压为的空气流量,问转子流量计读数为38Nm3/h时,空气的实际流量是多少?

7. 用镍铬-铜镍热电偶测量某加热炉的温度。测得的热电势E(t,t1)=66982μV,而自由端的温度t1=30℃,求被测的实际温度。 (已知:E(30,0)=1801μV, E, 0)=66982Μv, E(900, 0)=68783μV )

六、问答题(满分30分)

1.弹簧管压力计的测压原理是什么?试述弹簧管压力计的主要组成及测压过程。

测压原理:将被测压力转换成弹簧管自由端的位移来进行测量的。

主要组成:弹簧管、放大机构、指针、面板及压力接头。

测压过程:当被测压力通入弹簧管后,由于弹簧管在压力作用下产生变形,使其自由端产生位移,经放大后就可以由指针在面板上指示出相应的压力值。

2. 霍尔片式压力传感器是如何利用霍尔效应实现压力测量的?

将霍尔元件与弹簧管配合,可组成霍尔片式弹簧管压力传感器。当被测压力引入后,弹簧管自由端产生位移,因而改变了霍尔片在磁场中的位置,使所产生的霍尔电势与被测压力成比例,利用这一电势就可实现压力的测量。

3. 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有何特点?

工作原理:将弹性元件的位移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将测压膜片作为电容器的可动极板,它与固定极板组成可变电容器。当被测压力变化时,由于测压膜片的弹性变形产生位移改变了两块极板之间的距离,造成电容量发生变化。

特点:结构紧凑、灵敏度高、过载能力大、测量精度可达级、可以测量压力和差压

4. 什么是节流现象,并简述简述节流装置测量流量的基本原理。

节流现象:流体在有节流装置的管道中流动时,在节流装置前后的管壁处,流体的静压力产生差异的现象称为节流现象。

基本原理:节流装置前后压差大小与流量有关,流量越大,节流装置前后压差越大,只要测出孔板前后两侧压差,即可表示流量大小。

5. 测量压力时由引压导管接至差压计或变送器前,必须安装切断阀1、2和平衡阀3,构成三阀组,如图所示。简述启动和关闭差压计时切断阀1,2,3打开或关闭的顺序,并简述原因。

6. 简述转子流量计和差压流量计测量原理的不同之处。

转子流量计以压降不变,利用节流面积的变化来测量流量的大小,即转子流量计采用的是恒压降、变节流面积的流量测量方法。而差压流量计是在节流面积不变的情况下,以差压变化来反映流量大小。

7. 试证明称重式液罐计量仪所测的罐内液体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无关。

8. 试证明热电偶温度计中插入第三根导线时,只要保持接触点温度一致则对整个回路的电势没有影响。

9. 试写出几分控制规律的数学表达式。为什么积分控制能消除余差?

10. 画出气关式类型执行器的两种简单结构示意简图;在控制系统中如何选择执行器类型?举例说明。

在控制系统中,执行器是按安全原则选择类型的,也就是当控制信号中断时,要保证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如:加热炉温度控制,当燃料量为操纵变量时,其执行器应选择气开类型,当信号中断时,切断燃料,保证安全。

11. 热电偶为什么要进行冷端温度补偿?有哪些冷端温度补偿方法?原理是什么?

答:①因为各种显示仪表和热电偶分度表都是在热电偶冷端温度为零的时候做出的。但实际中热电偶冷端温度不等于零,且经常波动,这必然造成输出减少,所以要进行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补偿。

②热电偶常用的冷端温度补偿方法有:冰浴法、公式计算法、仪表机械零点调整法、电桥补偿法和补偿热电偶

 冰浴法:用冰槽使t0保持零度。

 计算法:EAB(t,0)= EAB(t,t0)+ EAB(t0,0)

 仪表零点调整法:将仪表的机械零点调到t0

 补偿电桥法:用电桥产生EAB(t0, 0)与EAB(t,t0)叠加,即可消除t0变化对测量的影响。

 补偿热电偶:用与测量热电偶同型号的热电偶进行补偿,用于多支热电偶。

12. (10分)控制器输入偏差是阶跃信号(见下图),请根据已知参数,画出P、PI的输出响应曲线。

(1)P输出,已知:比例度δ=50% (2)PI输出,已知:比例度δ=100%

积分时间Ti=1分

答:

13. (20分)下图为加热炉装置,工艺要求利用燃料量来控制炉出口介质温度t(简单控制系统);

① 指出构成控制系统时的被控变量、控制变量、干扰量是什么?

② 在下图中画出控制流程图;

③ 选择执行器的气开、气关类型以及控制器的作用方向;

④ 画出简单控制系统方框图;

⑤ 简单说明该系统克服干扰的过程(可设温度t升高,分析调节动作过程)。

答:① 构成控制系统时的被控变量是出口介质温度;操纵变量是燃料量,干扰量是:进料流量和温度、燃料的压力、炉膛温度和压力以及环境温度。

② 控制流程图见下图。

③ 执行器应选择气开类型,控制器为反作用方向。

④ 简单控制系统方框图见下图。

⑤ 该系统克服干扰的过程:当干扰作用使温度t升高,测量大于给定,控制器输入偏差增大,其输出控制信号减少,气开阀关小,燃料量减少,塔顶温度下降,维持给定。

14. 画出气开式类型执行器的两种简单结构示意简图;控制系统在什么情况下选择气开类型执行器?举例说明。

如:加热炉温度控制,当燃料量为操纵变量时,其执行器应选择气开类型,当信号中断时,切断燃料,保证安全。

15. 工艺要求利用回流量来控制塔顶温度t(简单控制系统),为保证塔正常操作,回流量不允许中断。

① 指出构成控制系统时的被控变量、操纵变量、主要干扰是什么? (4分)

② 在图上画出控制流程图并确定执行器类型; (5分)

③ 选择控制器的作用方向; (3分)

④ 画出简单控制系统方框图; (4分)

⑤ 简单说明该系统克服干扰的过程(可设温度t升高,分析控制动作过程)。(4分)

答:① 构成控制系统时的被控变量是塔顶温度;操纵变量是塔顶回流量,主要干扰量是:进料的流量和温度,回流的温度和流量,加热蒸汽量等。

② 控制图见下图,执行器为气关式。

③ 控制器为反作用方向。

④ 简单控制系统方框图见下图

⑤ 该系统克服干扰的过程:当干扰作用使温度t升高,测量大于给定,控制器输入偏差增大,其输出控制信号增加,气开阀开大,回流量加大,塔顶温度下降,回复给定。

16.计算下图液位差压变送器的量程、测量范围及迁移量。

已知:H=0~10m h= ρ=35kg/m3 g ≈10m/s2

答:ΔP=P+-P-=Hρg+hρg=3500H+4200 Pa

差压变送器:量程=35000 (Pa)测量范围=4200~39200 (Pa)

迁移量=4200 (Pa)

17. 某列管式蒸汽加热器,工艺要求出口物料温度稳定在(90±1)℃。已知主要干扰为蒸汽压力的波动。

(1) 确定被控变量,并选择相应的测量元件。

(2) 制定合理的控制方案。

(3) 如物料温度不允许过高,否则易裂解,试确定控制阀的气开、气关式。

(4) 画出控制流程图与方框图。

答:①被控变量为列管式蒸汽加热器物料出口温度,因测量温度较低但精度较高选择铂热电阻为测量元件。

②干扰为蒸汽压力,控制方案选用副参数为蒸汽压力主参数为物料出口温度的串级控制。

③控制阀选用的气开式

④控制流程图与方框图如图

18. 如图为釜式反应器,釜内温度通过改变冷却剂流量的方式来控制。

① 指出构成控制系统时的被控变量、控制变量、干扰量是什么?

② 如果冷却剂压力为主要干扰,选择控制方案,在下图中画出控制流程图;

③ 选择执行器的气开、气关类型;

④ 画出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⑤ 简单说明该系统克服干扰的过程(可设温度t升高,分析调节动作过程)。

答:① 构成控制系统时的被控变量是釜内温度。操纵变量是冷却剂流量,干扰量是:冷却剂压力和温度、搅拌速度以及环境温度。

② 控制流程图见下图1。

③ 执行器应选择气关类型。

④ 控制系统方框图见下图2。

⑤ 该系统克服干扰的过程:当干扰作用使温度t升高,测量大于给定,控制器输入偏差增大,其输出控制信号减少,气关阀开大,冷却剂流量增加,釜内温度下降,维持给定。

科普:手机镜头模组档次划分

手机的镜头模组 硬件方面主要分为“传感器”和“镜头”

而“镜头”又因“镜头结构”“光圈”“光学防抖”这几大硬指标决定了档次

再加上现在又流行了双摄手机 又成为硬件指标项之一

下面把各部分档次详细划分:

传感器部分:(只列举主流索尼系列传感器)

高端:imx260系列(包括imx362 333)imx300 imx400 imx378

中端:imx318 imx286/386 imx298/398 苹果独占的那个1/3 1200万传感器

低端:imx258及各种1/3.06 1300万传感器

对焦系统:(这是集成在传感器上的功能)

高端:双核对焦

普通:其他方式.......

(这里并不想细分那么多 如今主流手机对焦速度都还不错 双核对焦算是目前最先进的对焦方式 而其他各种混合对焦方式都达不到双核对焦的性能 所以只粗分为高端和普通了 但要注意 差距没那么大)

镜头结构:

高端:6片式

低端:5片式

(千元机基本一水的5片式 稍微好点的手机现在都选择6片式了 更好的镜头结构可更好的控制畸变 抑制色散 不过这里并没有精细划分到镀膜的档次 毕竟影响的范畴分题材分环境 当然 有个好镀膜确实是锦上添花的事)

防抖系统:

高端:光学防抖

低端:无

(这里并没有精细划分2轴光学防抖 4轴光学防抖 主要因为如苹果那种2轴光学防抖 可以做到1/4秒的成功率而米5 米6的4轴光学防抖也并没有更惊艳的表现 所以不禁觉得强调几轴更多的则是宣传噱头 实际几轴都没关系 重要的是实际体验中 能让手机更稳定 可以压更低的快门速度

而这里为什么没提电子防抖什么事 因为无论是直言就是电子防抖 还是加上“几轴电子防抖”这种听着好听的字眼 实际他们对拍照来说 可以说几乎没用 这是电子防抖先天原理问题决定的 后面会详细说 但要注意! 电子防抖对视频拍摄是有用的 好的电子防抖算法对视频的稳定性加成可以和光学防抖媲美)

光圈:

顶级:1.7

高端:1.8

中端:2.0

低端:2.2

(从2.2—1.8 都以1/3档进光量为一档划分的 而1.7和1.8之间 其实差距很小 不到20% 所以目前手机能到1.8光圈已经很优秀了 1.7自然更好不过也没多少更大的提升了)

双摄结构:

高端:黑白双摄2.0

中端:双视角双摄 黑白双摄

低端:只作为模拟虚化单一用途的双摄

————————————————————————————————————————

以上 就是手机镜头模组硬件系统的档次划分

大家可以对号入座 看看某手机在镜头模组硬件方面在什么级别上

但是要注意!

一款手机拍照到底如何 硬件指标是一方面 还要看软件方面的优化调教

硬件决定了拍照效果的上下限 而在这个区间内何种程度 就要看软件的优化调教了

以目前来说 三星 苹果 LG 谷歌 诺基亚这几个都算是优化能做到业界顶级的厂家

国产手机的优化大部分比较中庸 华为和一加算是不错的 接近国际一流水平了

然后还有负优化的厂家 比如索尼大法

真不是我故意黑索尼 索尼往往是独占着同时代高端传感器 发挥不出好的画质 还有当年用imx220细节画质比不上后来很多用稍差一点imx230的国产的黑历史...... 实在是无力吐槽

不过到了imx400时代的XZs XZp 在算法上相对以前终于提升了 但依然称不上优秀

索尼算法提升这个事还说明一个问题 就是各家的优化水平不像硬件那样好坏分明 这不是死的 有些厂家以前算法不行 说不定哪天在这方面发发力 或者买别人家一套算法 也就好了(比如Xplay6优化的就不错 而大厂其他机型算法就很中庸)

先具体说说双摄结构方面的差异吧:

先从最入门的双摄说起 即“只作为模拟虚化单一用途的双摄” 代表机型是Xplay6 红米pro这种

主摄+一个配置极低的副摄像头这种结构

这种结构下 副摄像头就是起一个记录景深信息的辅助作用 从而辅助模拟虚化 其配置极低(超小底 低像素 配置甚至不及主流前置摄像头)

所以这样的双摄方案 除了做最基础的模拟虚化外 没别的用途

而恰恰模拟虚化发展至今 依然是个比较噱头的功能 因为到现在 模拟虚化都是各种虚化穿帮层出 依然没能有效避免那些虚化bug 还要靠使用者合理寻找题材和角度来规避 随意无脑用会出现各种违和感的照片......

所以这种最入门双摄结构的手机 当拿他们跟单摄手机比的时候 只能说多了一个并不太实用的模拟虚化功能...... 没什么可值得在单摄面前显摆的

比如Xplay6和S7e 这俩几乎就是双胞胎的主摄像头 但你要说Xplay6因为是双摄就比S7e更高端? 我只能说Xplay6无非加了个附赠品的双摄 仅此而已...... 在他们同样都异常强大的主摄面前 这最入门的双摄顶都算个添头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双视角双摄:

目前双视角双摄分为两种方案

1是广角+超广角方案 代表机型: LG G5 V20 G6

2是广角+标头方案 代表机型:ip7p 米6 华硕飞马3

双视角双摄最大的特点是一部手机带来了两种视角 这就和以前单摄手机有了明显的区别

多一个视角 就意味着从构图上来说 有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拿更主流的ip7和米6这种广角+标头的方案来说 作为副摄像头的标头 不但相当于有了2倍光学变焦的效果 而且标头视角对生活随拍来说也很方便

而拍人像时的模拟虚化 标头的透视感更适合拍人像 虚化出来的氛围也更舒服 比广角端强行模拟大光圈虚化拍人像要自然很多

拿小恶魔一张ip7p的人像样片举例:

但是美中不足

目前双视角双摄的副摄像头硬件规格都很低 比如ip7p副摄像头1/3.6尺寸 2.8光圈 无防抖

对应上面的分档来说 甚至到不了如今主摄的最低规格.......

所以目前依然有主副之分 而非平等的双视角

说到这 想到LG G6是双imx258 起码从传感器上达到了和主摄同级别 可以算做“双视角双摄2.0”上升一个等级了

黑白双摄:

双胞胎式的彩色镜头+黑白镜头的组合 代表机型:华为P9 荣耀V9 小米5sp 努比亚Z17

除模拟虚化的功能外 还衍生出了 利用黑白双摄 对拍摄彩色照片时画质提升的作用(但实际上只是微提升........ 人家算法顶级的单摄手机并不虚你这些额外的提升)

然后重点说说可以单独使用的黑白相机:

简单来说 黑白传感器的先天优势是同尺寸下画质优于彩色传感器 且感光能力提升1倍

而黑白的质感也比彩色转黑白(彩色传感器拍的黑白都是经过机内彩色转黑白的机内后期)好不少

画质区别: 同位置拍摄100%放大的局部截图(注意文字的解析力和画面的纯净度)

再看同环境下曝光的差距:

拍摄参数:F2.2 1/33秒 iso160

拍摄参数:F2.2 1/35秒 iso400

同环境同时刻拍摄 可见黑白相机在光圈快门几乎一样的情况下 iso降低了一档多 排除两张照片整体曝光的一些误差 完全可以视作黑白相机感光能力比彩色相机强一档

即同样的弱光环境 再其他参数一样的情况下 黑白相机可用低一档的iso达到与彩色相机同等的曝光值 iso越低画质越好 本来黑白相机在画质方面就优于同级别彩色相机 再加上可压低一档iso 差距进一步增大

或者换一个推算方式 彩色相机如果想达到黑白相机的低iso值 光圈要增大一档

也就是说 黑白相机的2.2光圈 从通光角度来说 相当于彩色的1.6光圈 1.8光圈就相当于彩色的1.0光圈

(当然 光圈不但影响通光量 还影响虚化程度 但是话说回来 手机那小底的物理虚化 除了拍微距几乎察觉不到 光圈大一点小一点的差距也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对手机来说 光圈影响的重点还是通光 非要说虚化的话 黑白相机的2.2光圈就是彩色相机2.2的虚化)

最后说说目前双摄最高端的黑白双摄2.0 代表机型:华为mate9 P10 P10p

这算是从上一代黑白双摄进一步完善的版本

从双胞胎式的1200万彩色+1200万黑白改为1200万彩色+2000万黑白

这样又衍生出了更多的玩法:

1 画质更好的黑白相机:

上面说了黑白传感器的先天优势 那么改成2000万像素后 如果说彩色传感器在手机小底上弄到2000万像素 得到更大尺寸画面的同时对画质会有一定负面影响 但对黑白传感器 这个像素密度还威胁不到它

2000万画质的100%细节放大画质依然优于彩色传感器 且像素提升到2000万得到了更多的细节:

2000万黑白的100%放大:

1200万彩色的100%放大:

2000万黑白超采样压缩到1200万黑白的100%放大:

2 黑白双摄合成出的2000万彩色照片:

虽然这属于一种插值算法 但由于黑白双摄的特殊算法 细节画质比普通的数码插值好不少

可以勉强达到2250万的imx318的画质水平

也就是说平时1200万够用的话 就用1200万 还省空间 如果想要更多的细节和更大尺寸的照片 选到2000万也会得到一个不错的效果

3 双摄变焦:

依然是根据1200万彩色+2000万黑白的特殊合成算法 可以合成一张2倍变焦效果的照片

虽然还属于插值算法 但依然比普通的数码插值好很多:

P10双摄变焦100%放大细节与广角端数码插值到2倍变焦效果100%放大细节对比:

质感还是明显比纯数码插值放大要好很多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双摄变焦与ip7p那种副光学变焦比如何呢?

那么本质上就是高级别数码变焦与阉割版光学变焦(毕竟副摄硬件大幅缩水)比如何呢

结论是各有胜负

在光线好的时候 还是ip7p的光学变焦画质更好一些 光学变焦就算阉割也是光学变焦 数码变焦再高级也还是数码变焦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但是光线一弱...... 因为ip7p的副摄像头光圈只有2.8且无防抖 导致光线稍微弱一点需要副摄像头彪高iso的时候 ip7p就自动切换成主摄进行纯数码变焦了.......

这时就变成了双摄变焦战数码变焦 双摄变焦形成了反杀......

估计米6也存在于这个问题 光线一弱 就算不强行切换到主摄进行数码变焦 副摄的超小底小光圈无防抖 且因为标头视角对安全快门要求更高等各方面不利因素 导致副摄的高iso画质会非常难看.....

4 基于双摄变焦的模拟虚化:

上面说到ip7p那种双视角双摄 标头视角在人像模拟虚化方面的优势

那么双摄变焦成标头视角 再进行模拟虚化 也能起到同样的观感效果

总的来说 基于各方面可玩性的提高 目前最新的这种黑白双摄方案不得不说是最好的双摄方案

难怪余大嘴前几天还发微博吹了一下自家双摄方案

做个表格比较一下双摄变焦和双视角双摄光学变焦的区别:

加粗的是优势的地方

今天来详细说说防抖系统那点事:

首先我解释一下为什么我在划分档次的时候 只是简单分为“有无光学防抖”这两个档次

而没有细化到2轴防抖 4轴防抖

首先要说明一下 其实“几轴防抖”是形容的防抖的原理 不是判断防抖效果的概念

比如4轴防抖的原理 各家用到4轴防抖的品牌 官网都会介绍一下 原理就不过多叙述了

那么某种光学防抖的防抖效果到底是何种水平 以什么概念形容呢?——这个概念是“几级(档)防抖效果”即“降低几档安全快门” 这个概念

不过很遗憾 现在手机厂家都不提供这个数据 所以一款手机的光学防抖到底是什么水平 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只知道 4轴防抖确实从原理上比2轴防抖先进 但是某机的4轴防抖效果就一定优于另一2轴防抖吗? 未必......

那到底谁的效果好呢? 厂家又没提供这个数据 那么除非对比测试 不然不得而知

所以我才在档次划分中粗略划分成有无光学防抖这两个档次 其他变量不通过测试根本没法确定

厂家不提供这个数据 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 手机拍照传感器方面只提供多少万像素这个参数

并不告诉你用的什么型号的传感器 传感器尺寸是多少

导致很多人有这个误区 像素越高 画质越好 其实像素不过是一个衡量照片尺寸的概念而非画质概念 这不就与如今几轴防抖是防抖原理概念而非防抖效果概念一样容易误导人吗

再看来相机厂家的介绍:

佳能某镜头 明确标注出防抖效果 约4级

而宾得 同样是5轴防抖的两代机型 一个是4.5级 一个是5级

再看奥巴最新微单的5轴防抖 能达到5.5级的防抖效果

你看 同样都是5轴防抖 有4.5级的 也有5.5级的 光从“5轴防抖”这个概念上你根本判断不出防抖效果的高低(第一代五轴防抖的奥巴EM1 只有3.5级效果)

所谓几级防抖 就是以安全快门为起始 能放慢几档快门速度而保证出片率(当然这也根据持机人的手稳程度 安全快门会发生变化)

那么比如一个等效28视角的镜头 无光学防抖 手持时的安全快门约为1/30秒※(安全快门的概念后面会进一步说明)那么1级防抖就可以做到1/15秒保证出片率 2级就是1/8秒 3级就是1/4秒....... 以此类推

再回到手机上 ip7是2轴光学防抖 但是ip7的实际防抖效果很不错 经常可以1/4秒保证出片率 这在手机里是很优秀的防抖效果了(所以这也是为什么ip7传感器并不好 传感器的高iso画质也是短板 为何ip7手持弱光拍摄效果反而不错的原因——光学防抖给力啊 压低快门速度从而压低iso 从而提升画质啊)

而其他标称是4轴光学防抖的手机 能否在1/4秒也有不错的出片率呢? 甚至能否更慢的速度保证出片率呢? 都是个问号 可能有些4轴防抖的手机都不敢打这个保票

可惜目前在各大手机测评网站上没有看到过一家 准确比较防抖性能的 这一块的测试

所以一款手机防抖效果到底如何 2轴 4轴都没关系 只能靠使用的时候亲身体验了

说完光学防抖再说电子防抖

为什么说电子防抖对视频拍摄能起到作用 甚至好的电子防抖对视频的作用能媲美光学防抖

而对拍照几乎没用呢

解释一下电子防抖的运作原理就一目了然了:

首先为什么会有防抖这种东西

因为手持拍摄时 人的手是会不自然地轻微抖动的 手抖 手机镜头就会跟着抖 当快门速度慢到一定程度时(安全快门为界)照片就因为手抖糊掉了 表现出拖影糊片的效果

那么光学防抖的原理是什么呢:是通过机械结构让镜片或传感器进行物理抖动来对手抖进行补偿 说白了就是靠抖动中和抖动 这样不就相对静止(稳定)了吗 那么这种抖动中和的越精准 防抖效果就越好

简单画个图就是这样(黄色的区域是传感器)

而电子防抖 原理上也是这种中和原理 可是因为没有机械结构从外部让传感器抖动

那他只能把传感器的成像面积裁剪出一块 中心的部分是成像部分 四周是给抖动补偿留出来的空间 就变成了这样:

(黄色是传感器 红色是成像部分)

那么问题就来了 这样一裁剪 先不说防抖效果能到怎样的程度

视野变小了 原本传感器的像素数变小了 记录的内容也少了 画质先降低了一些.....(比如原本28视角 1200万的摄像头 直接给我干成35视角 600万像素了 这不是几年前手机摄像头的配置了吗) 防抖效果是以损失画质为代价的 这得不偿失吧......

至于裁剪的程度 裁剪的少了吧 画质损失的是小 可是防抖补偿的范围也小啊 手抖的厉害 出了可补偿的范围 没意义了..... 裁剪的多了吧 补偿的范围是大 但是画质损失严重啊 简直两难......

所以很多只有电子防抖的手机 甚至压根没在拍照上应用电子防抖的功能 只是在视频里应用了

那么再说为什么对视频有用

首先视频的分辨率是多少? 4K 1080p 720p 这几个档次

4K是3840×2160分辨率 总计800万像素

1080p是1920×1080分辨率 总计200万像素

720p是1280×720分辨率 总计92万像素

而目前像素最低的手机也是1200万像素 即4000×3000分辨率 那么传感器足够裁剪出一块用于电子防抖的补偿 那么中心部分可以点对点采样录4K视频 录1080p 720p更是富裕了 都可以进行超采样了

唯一的代价就是视角还是会裁掉一部分 那就没办法了 全当对视频来说强行来了个一定程度的“无损变焦”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 当我们用手机拍照时 是摄像头原本的视角 可是切换到录像时 视野变窄了一些的缘故 就是给电子防抖留出了运作的空间

说说安全快门

最简单来说就是等效焦距的倒数

比如P9的等效焦距是27

P9无光学防抖 安全快门则是1/25秒或1/30秒

也就是说低于这个快门速度 往往拍出来的照片就会因为人手不自然地抖动而造成糊片了 不能保证出片率

不过这只是一个大概值 不同的人 手稳的程度 都不太一样 所以有“铁手功”的人或许可以用比等效焦距的倒数更低的快门速度 依然能保证出片率

而手天生不稳 哆里哆嗦拍照的 需要的快门速度或许更快

那么安全快门其实还跟一个参数有关系 那就是像素数

同样的等效焦距 像素数越大的 对安全快门的要求更高

回到P9的例子 P9是1200万像素 1/25秒或1/30秒的安全快门 但如果某机是2000万像素 同样一个人拍摄 1200万用1/25秒能保证不抖 但是换做2000万像素还用1/25秒说不定就容易糊片了......

也就是说那些搭载imx300 318 400传感器的机型 对安全快门的要求更高一些

手持弱光拍摄时要更为注意快门速度

如果这些机型没有光学防抖 那无疑弱光手持拍摄会是一大短板

更新重头戏!

传感器档次部分

首先详细说说高端的4款传感器 imx260系列 imx300 imx400 imx378

imx300:

1/2.3尺寸 2300万像素

从尺寸上来说 1/2.3是目前主流手机用的最大尺寸传感器

2300万像素 也是目前主流手机最高像素 其优势是理想光线下可记录更多的细节 也就是说单说这个传感器 在低iso下的画质可以说是主流手机里最好的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 因为像素太高 单位像素尺寸较小 导致手持弱光(即高iso)下画质下降厉害 噪点明显

等于说这块传感器是块“低感牛 高感渣” 优点缺点都很明显的高端传感器

但是! 要注意!

imx300虽然是高端传感器 但毕竟索尼独占 而索尼负优化的调教并没有把imx300发挥出最强的画质...... 从Z5 Xp到XZ 实际表现的画质都一般

可惜没有算法更好的厂家用这块传感器 如果给三星 LG之类的厂家用 很可能发挥出很不错的效果 这不是没有先例 当年LG G4 V10 G5 三星S6 note5用的传感器 就是把以前大法给自家用的imx220(1/2.3 2000万像素)裁剪成了原生16:9长宽比 1/2.6 1600万像素的衍生版传感器 imx234/240

而无论三星还是LG机型 实拍效果都明显好于用非裁剪版imx220传感器的索尼机型

imx400:

1/2.3尺寸 1900万像素

这块传感器 单从拍照画质角度来说 其实就是imx300的一个折中方案

降低了点像素 理想光线下画质会稍微下降一点 但同时因为像素降低 单位像素尺寸增加 高iso的画质会稍微提升一些 这种折中正好有利于大法本身的渣优化 让其高iso下的降噪负担稍微好点 至于低iso的画质 1900万也足够大了 足够记录很多细节了

实际表现上 XZs XZp得益于imx400这个折中方案 可能大法本身的算法也有小幅提升 其实拍表现稍优于了以前搭载imx300的机型 不过弱光画质还不能用优秀来形容 只能说比以前好点了

另外 imx400从性质上来说是一块超高速的堆栈式传感器

那么衍生出来两个优势

1是960帧(720p)超高速视频 以30帧正常速度播放即可慢放32倍 以15帧播放(慢动作即使用15帧播放也不会觉得不流畅)就是64倍的慢放 在拍摄超高速运动题材的时候 可以拍出几乎瞬间定格的超级慢动作 可玩性还是不错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 这种情况实际拍摄中能遇到几次呢? 而且还是手机25广角就可以拍到的题材...... 其实大部分题材 用个240帧的速度去拍慢放8—16倍慢镜头 已经足够用了

2是在用超高速电子快门时 能更好的降低果冻效应(这点后面会科普什么是果冻效应)

imx378:

1/2.3尺寸 1200万像素

目前主流手机传感器最大尺寸和最大的单位像素 导致这块传感器的最大优势就是感光能力 高iso画质是所有主流传感器最好的(米5s吹的超感光相机 就是因为用了imx378)

即使是低iso的画质 也因为像素低 尺寸大 会得到一个很纯净 质感很好的画质(不像高像素传感器拍出来 虽然记录的细节更多 但同样噪点也更多 细节不够纯净) 再配合一个不错的算法 如谷歌pixel这样的手机 其低iso画质甚至可以媲美一些数码相机

即使没有特别大的光圈和光学防抖 其手持弱光拍摄也有不错的表现 完全得益于imx378的属性——准确的说不应该叫超感光相机 而应该叫超感光传感器

至于米5s 完全因为软件算法不给力 白白浪费了imx378 发挥的很差 属于imx378能发挥出的下限(pixel可以说是目前的上限了) 但哪怕这样 毕竟imx378是目前最好的传感器之一 米5s的拍照也能在国产手机里达到中上游水平(imx378:“我只能帮你到这了 谁让你优化调教的那么不给力”)

imx260系列(包括imx260 362 333):

1/2.55尺寸 1200万像素

这个传感器从画质方面可以说是imx378的小幅缩水版 也就是说它也同样具备不错的低iso画质和高iso画质 只是比378略差一点

另外 imx260系列均搭载双核对焦 这种目前最好的对焦方式

注意! 为什么我要把这个1/2.55的传感器 与那些1/2.3的放在一个档次呢

因为imx260系列是目前可以把整个镜头模组发挥的最均衡的传感器

无论imx300 400 378这些1/2.3传感器 搭载这些大尺寸传感器的手机 都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光圈往往不是很大 还没有搭载光学防抖

其根本原因就是1/2.3尺寸的传感器还是太大了 影响镜头模组大小的本质因素 其实就是传感器尺寸 因为用1/2.3尺寸的传感器 镜头模组体积势必会增大 而用大光圈镜头 光学防抖 又会进一步增加镜头模组体积 手机的厚度就难以把控了

纵观那些用imx300 400 378的手机 大法这种黑科技级别的超高集成度 也仅仅能保证自己用了大尺寸传感器不凸起 还不算厚 但是牺牲了光圈和光学防抖

再看米5s 谷歌pixel 不但没大光圈和光学防抖 手机的厚度也都挺感人的 8mm多9mm那样.....

设想一下 如果1/2.3尺寸传感器再搭配个1.8或更大级别的大光圈和光学防抖 整个镜头模组的尺寸会非常感人 那样手机厚度达到个10mm这已经完全不符合如今主流手机的设计潮流了

再来看看搭载imx260系列传感器的三星S7 S8 vivoXplay6等机

虽然手机厚度也就不算薄也不算厚的程度的

但是他们的镜头模组 在硬件方面 有了光学防抖 有了1.7目前最大的光圈 对照1楼那些档次划分 由1/2.55尺寸发展出的其他硬件 几乎都堆到了目前的最高级别

虽然imx260系列的手持弱光画质不及imx378 但是人家这个模组可以做到1.7光圈和光学防抖 综合来说手持弱光画质可以追上imx378机型甚至形成反杀

所以数码多也有了pixel综合来说不如S7e的评价:

随着目前手机厚度追求越来越薄的设计趋势

大尺寸传感器(导致大镜头模组)虽然能带来更好的画质但已与超薄趋势背道而驰了

imx260系列镜头模组 是目前即不做其他硬件妥协 又能把厚度控制住的一套最平衡的方案了

这里大胆预言一下 如果近几年手机依然追寻着7、8毫米为主流厚度的话 那么imx260系列且配备大光圈和光学防抖的镜头模组 能在这几年里都是综合最好的镜头模组

三星连用3代这套镜头模组(S7 note7 S8)现在想来也就合情合理了吧 因为实在是没什么能升级的地方了 note8说不定还会用这套模组

说说其他的

imx318:

1/2.6尺寸 2250万像素

这块传感器可以说是imx300(1/2.3 2300万)的缩水版

传感器尺寸缩小了 像素数也稍微降低了一些

优缺点可以说和imx300一样 低iso画质不错 记录的细节多 但是不会很纯净 高iso画质严重短板

画质方面就是个低配imx300

而搭载这个传感器的机型也都是一些国产中庸旗舰手机(如米Note2) 实拍效果也就能用个中规中矩来形容吧

imx286/386:

1/2.9尺寸 1200万像素

这块传感器可以说是imx260系列的缩水版 低配imx260

像素控制在1200万像素 单位像素尺寸尚可 所以弱光拍摄也说得过去

这里再把属性上很相似的ip7用的那块1/3尺寸 1200万传感器放在一起说

因为1/2.9 在尺寸上不是很大 所以镜头模组做到1.8级别大光圈和光学防抖也不会影响多少手机厚度(米6 华为P10p这种有1.8光圈和光学防抖 手机依然很薄且镜头不外凸 ip7那种纯属不思进取 在设计上太保守 没在控制厚度上下功夫)

imx298/398:

1/2.8尺寸 1600万像素

相比286/386稍微增加了点尺寸 像素高了一些 单位像素低了一些

这样低iso画质会好点 高iso画质会差点 综合来说和imx286/386是一个档次的传感器 只能说各有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398是298搭载双核对焦的版本

imx258系列:

1/3.06尺寸 1300万像素

目前主流传感器中最小的尺寸和最小的单位像素数 无疑是目前最低端的传感器了 只要有手机用到1300万像素的传感器 你就要小心了

低iso画质不会出什么彩 顶多配个好算法时 会让白天的画质和上一个级别差不多

高iso画质更是弱项 毕竟单位像素也小 再好的算法也救不了

而且用这个传感器的机型往往是几百块到1500以下的手机 不但传感器用最低端的 整个镜头模组也是光圈不大 没光学防抖 甚至只用5片式的低端结构镜头

手持弱光拍摄能好才怪了......

不过也有奇葩 像LG G6这种 虽然用了imx258这种低端传感器

但是有1.8大光圈 光学防抖 6片式镜头 整个镜头模组除传感器外的其他硬件都是高配的情况

再加上LG本身软件算法也属顶级

所以G6最终的实拍表现也还不错 但毕竟imx258属于木桶原理中那个严重短板 让G6拍照跌出第一梯队了......

两年前还有个几乎统治国产机的传感器叫IMX214 1300万像素。另外奇葩的手机相机模块的也有很多,比如诺基亚808/1020/N8,三星kzoom,松下cm1,华硕鹰眼(zonfone zoom)等。还有,拍的好看不代表真实,真实又不代表好看,徕卡帮助华为在旗舰上迅速追上第一梯队,而传感器又不是很牛逼,不是拍的好,而是拍的好看,亮的更亮,暗的更暗,对比明显。还有手机相机楼主忘了说了,背照式,堆栈式,潜望式,目前潜望式只有华硕鹰眼好像。还有第一代徕卡下料最重的p9,无敌的黑白还是打不过纯景的808 800万黑白。

昨天进了一个摄影群,看他们都在聊相机,镜头,光圈,感光度。索尼和尼康携手对抗佳能,吵得一地,群主盘查我的身份,我说我用的是徕卡,于是一群人点赞!毒!德味儿!大师!学习了!群主崇敬地问我用的是徕卡哪个型号,我说华为P9 然后……我被踢了出来。

索尼官网有更新XZp的内容了

关于电子防抖

即使是索尼的5轴电子防抖 也写的很清楚 是作用于视频中的 而且还是在高清全高清视频里才有效果.......

对拍照可是一点帮助没有的

关于imx400这个超高速堆栈传感器可以有效防止果冻效应

索尼官网也做了一个比较形象的概念图:

相关问答

余风量控制原理?

原理是通过实验室送风量与排风量之间保持一定的风量差(称为余风量),保证实验室内外产生一定的压差。由风量传感器实时监控送排风值,利用控制器(如DDC等)对房间...

片式氧 传感器 是怎么样的?_汽配人问答

[最佳回答]汽车传感器应用现状汽车传感器作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信息源,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也是汽车电子技术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一...

请问什么是 传感器 的原理? 传感器 的原理 的定义 又是什么呢?_...

想必大家对传感器的原理这个词感到陌生吧,都不知道它大概的含义是什么呢?现在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传感器的原理以下几个要注意的:我们在上大学的...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怎么样?设有哪些专业? 申请方

[回答]~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的电气工程学院开设的专业以及研究情况专业设置:本科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奇瑞期云2曲轴 传感器 跟捷达的一样吗_汽配人问答

[最佳回答]不一样,旗云1用的捷达地盤,宝马发动机。旗云2也是捷达地盤,配的奇瑞发动机。二者就是地盤一样,其馀没有共通之处。不一样,旗云1用的捷达地盤,宝马...

kske是哪个公司?

kske成立于2003年,光机电综合产品及解决方案供应商,是国内专门从事工业自动化和新能源相关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产品涵盖电机/控制器/变频器/传感器/...

老师们 有人知道不:无锡稳定的双余度压力 传感器 哪家不错,双...

[回答]我宁可错过十万个余淮,也不愿错过一个路星河!看了3次哭7次,每次都是因为路星河!网页链接路星河等了耿耿13年,余准走了10年,余淮走了一次就有可能有...

呼吸机与制氧机有什么不同_千问健康

肺结核在医院治疗后医生说可以回家但是要用呼吸机还是制氧机啊这两种有什么不同吗想得到的帮助:是用呼吸机还是制氧机

朋友们!有什么好的,湖南位移测量感应器型号,位移测量感应...

[回答]感应器和传感器都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都要接受信号。感应器就是单纯地感应外界的刺激信号,可以是压力,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等。传感器不仅要感应刺...

东北大学的人工智能值得读吗?

智能专业大多数学校都开设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或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的落地应用,必须依靠强大的软件、自动化控制、计算机等实力的支撑。东北大学的控...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