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羊羽卓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传感器禁运 劳动最光荣!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

发布时间:2024-10-06 22:10:36

劳动最光荣!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以工匠精神筑梦新时代

时代在变,奋斗底色不变。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广大劳动者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砥砺奋进,用一双双勤劳的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奏响了一曲曲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

又是一年五一国际劳动节,中国教育报遴选来自教育系统不同领域的5位教师,请他们讲述奋斗的故事。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成臣:为传感器装上“中国芯”

我出生在黑龙江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父母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小学快毕业时,我在收音机里听到了《小灵通漫游未来》这本小说的介绍,便问父母要钱把这本书买来读。这是一本科幻小说,展现了很多未来科技,比如会下棋的机器人、能自动避障及碰撞的汽车等,让我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喜欢动手在家里捣鼓小东西,父母也不反对,也经常惹出点儿麻烦来。

1988年从东南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我一直从事压力传感器等物理量传感器技术和产品的研制开发。始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做研究是我一直坚持的方向,也是我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传感器的地位十分重要,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支柱技术。放眼世界,欧美国家将尖端压力传感器列入禁运名单,而我国在高性能压力传感器技术方面还处于跟跑阶段,亟待技术上的突破。瞄准“卡脖子”关键技术,我和我的团队完成了耐高温、耐低温、耐大动态冲击、高精度等多款压力传感器的产品开发,圆满完成了多项重点装备的配套任务。

科研道路上,我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在我看来,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之时,往往是重大创新的开端。曾经,一款装备的关键传感器出现了环境适应问题,技术人员尝试了当时所有方法,都一无所获。我临危受命负责解决这个问题。我另辟蹊径,大胆提出了封装不可靠系统解决方法,在之前的传感器研发中从未使用过这个方法,很多人质疑其可行性。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反复验证、不断试错,这一方法最终获得了成功。正所谓失败孕育着成功,当学生面对科研中的困难时,我比较注重在精神上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做“目标远大,脚踏实地”的科研人才。

我认为,要成为一名卓越工程师,除了要具备科技工作者必需的基本素质之外,还要注重基础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结合。 所谓基础性思维,就是要吃透基础理论,会用理论分析问题;所谓系统性思维,就是能够从多个维度考虑问题以获得最优性能。

目前,声矢量传感器技术是未来声学的重要方向,我指导学生从零开始学习。在刚刚起步阶段,有一名博士生研究了好久声矢量探测技术基础理论仍毫无头绪,向我表露了畏难情绪,我用研究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鼓励他继续钻研。又过了两个月,这名博士生告诉我他研究明白了,还发现了理论的个别推导错误,这为该方向的深入研究打下了重要基础。

获得“卓越工程师”荣誉称号后,我倍感荣幸,又深感责任重大。未来,我将继续带领学生在攻克高端传感器难题的道路上奋勇拼搏,力争为突破“卡脖子”技术、推动我国传感器的研发工作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教育报记者 焦以璇 采访整理)

江苏省劳模、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烹饪教研室主任曹健:愿当一块“铺路石”

从20年前开始烹饪专业教学工作,我便与烹饪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喜欢烹饪、擅长艺术冷拼与雕刻,不但沉浸其中,更乐于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更多的学生。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中国职教界的年度盛会,“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改变命运”的口号也为广大职业学校师生所熟知。在200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我获得了全国教师组金牌。此后每年的技能大赛,我都担任江苏烹饪国赛集训队的教练,指导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烹饪技能大赛上摘金夺银。后来,江苏的烹饪老师都称我为集训队的“曹教头”。

所谓“教头”,过于赞誉。事实上,全国、全省比赛都是学生展示技能与创意的舞台,我要做的只是做一根火柴,点燃学生灵感的烟花,让他们在舞台上绽放绚烂的光芒。

烹饪比赛作品不仅讲究艺术性与实用性结合,还不能落入俗套,有创新有突破才能脱颖而出。从作品的选择、设计到学生的现场展示,每个细节都决定着成败,要做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从每年集训的第一天开始,我都抱着誓夺金牌的信念,一百多天的日日夜夜,每天十多个小时的认真训练,不怕苦,不怕累,和学生们一次次练习,一次次进步。

在我的带领下,学校烹饪专业先后有6位青年教师和11名学生获得省赛和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这对我而言,是最大的荣誉。看着他们在领奖台上灿烂的笑颜,那种自豪感、满足感,甚于我自己捧起奖杯。

作为苏州旅游与财经高职校的烹饪专业负责人,我还担负着专业教师培养的重任。在我的带领下,烹饪专业创建了曹健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创立初期,我就暗自发誓,要把工作室打造成烹饪专业教学人才的聚集地,打造成学校最具代表性的教学精英团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利用实训中心西餐经营厨房的设备,结合中澳项目的西餐实景化教学模式,鼓励并辅助青年教师毛恒杰开展西点教学改革,在2012级西餐工艺班中成立常春藤西点社,开展西点研发生产经营销售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实验。常春藤西点社研发出了二十余种西点新品,广受好评。该班学生在毕业时实现了百分之百就业,被各单位争抢一空。

烹饪教师鞠美玲2012年9月刚入校工作,我就与她签订了青蓝协议,发扬工作室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根据鞠老师营养专业的特点,我鼓励她开设营养分析公开课,这一课程受到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烹饪专业协作委员会专家的联合推荐。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于我而言,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越来越多的教师、学生在我的帮助下,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我希望永远当一块“铺路石”,铺砌年轻人成长的道路,撑起烹饪行业创新笃行的每一步。

(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赟芳 采访整理)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学部教授丁文红:铸就制造强国的“钢铁脊梁”

今年1月19日,国家授予我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我深感荣幸。

在很多人看来,我的人生起步是简单而顺利的,国内重点大学保研、毕业后进入某大型设计院所,30岁成为关键科室的主任工程师,然后是研发中心主任、事业部总经理、分公司总经理。但是,这种简单和平静被鞍钢二冷轧项目所打破。

那是1999年,鞍钢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筹建冷轧二号线工程,鞍钢领导明确提出,要依靠国内自己的技术力量建设冷轧。作为一名有着强烈民族自强情结的技术人员,我的激情瞬间被点燃,全力投入项目。在多家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鞍钢冷轧二号线工程顺利建成,结束了大型冷连轧机依靠进口的历史。然而,不尽如人意的是,该项目核心的轧制模型还是来自国外。这深深地刺痛了我,让我真切感受到要真正完全实现自主开发轧制技术,单有设备设计的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材料加工的基础理论。于是,我大胆地跨专业报考了材料加工的博士研究生。

为了补足自己在材料加工领域的理论基础,读博期间,我经常和本科生、研究生一起上课,培养跨专业的思维方式。这段时间的学习逐步改变了我分析问题的视角,也激发了我的创新灵感。结合宝钢极薄板项目,我开发出国内首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极薄板二次冷轧机组,实现了高附加值冷轧技术的自主开发;联合合作伙伴,研制出用于大型连续机组的激光电弧复合焊机;为了解决高强钢生产过程板形无法控制的关键难题,提出了矫直平整机组的原创概念,并研制出首台套的矫直平整机组。

随着应用的逐渐深入,新的问题也在不断显现。不少钢铁生产企业反馈,加工时平直度优异的产品在下游使用过程中还会不时出现畸变,单纯控制产品的平直度无法完全控制产品内的残余应力。这激发了我去探索残余应力的欲望。在和业内专家、同事探讨残余应力研究的时候,不少好心人劝阻我说:残余应力研究了半个多世纪,应力的测试和表征问题都还没有真正解决,而且它属于隐形技术,很难出成果。

经过慎重思考,我决定放弃分公司总经理职位和高额年薪,进入高校做一名普通教师,静心突破残余应力,兑现研究人员在行业发展受阻时应尽的使命。

命运总是青睐愿意付出的人。 经过努力,我和我的团队发现了残余应力的形成机制、松弛机制,开发出系列残余应力调控技术,并且已经在涟钢、河钢等一大批企业实现工业化应用。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些技术将会给我国制造业带来显著的变革。

(中国教育报记者 程墨 采访整理)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院长杨润贤:培养更多拔尖技能人才

今年是我深耕职业教育的第17个年头,我有幸成为职业教育不断迈向壮阔航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17年来,从“赶路人”到“铺路人”,这一路走得并不轻松,但看着学生们一天天成长,一批批奔赴祖国四面八方,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我觉得那是一种幸福。

2019年,为了更好地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成立了智能制造学院,这也让刚被任命为学院负责人的我倍感压力。

我带着团队下沉企业、调研院校、邀请专家、组织研讨,有计划地调整专业布局,停招部分专业,重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

为了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我四处奔走,主动争取政府、企业、院校、专家等各方支持。2023年11月,我牵头促成学校成立了全国金属板材加工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100余家相关行业组织、学校、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形成了“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生动局面。

课程、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我带头先试先行,注重信息化、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获批省级在线开放课程,主编教材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一等奖。

就这样,我通过把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一件件变成现实,将老师们的积极性和凝聚力带动了起来。

我深知,要想真正实现产教融合,我们的教师就必须“走出去”“下企业”。刚开始的时候,企业并不信任我们高职院校。于是,我就带着老师们的简历,一家一家上门“推销”,甚至承诺免费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以争取后续的合作机会。

大概跑到第50家的时候,终于有一家企业接受了我们,让我们尝试解决弹簧线性能测试的问题。我们立即组建科研团队,经过多次测试完善,研发出自动化弹簧线拉伸测试装置,让原来需要20多人才能完成的测试,现在只要按下开关键就能自动完成,大大提高了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

其实,我们之所以如此辛苦地“赶路”,最终是为了给学生成长成才“铺路”。

工业机器人专业2021级学生孙帅帅,出生在江苏丰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父亲在化工厂里当储罐清洁工人。入学后不久,孙帅帅就告诉老师们,他想通过机器人技术来代替父亲他们一线工人进行储罐清洁等高危岗位作业。

我听说他的故事后,很受触动,马上组建了专业的指导老师团队帮他圆梦。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他主持的项目“罐军——化工储罐爬壁除锈领航者”,首创不规则曲面作业机器人,有效帮助企业减少除锈停产时间60%,提升企业产能4%,在企业中得到推广应用。项目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全国总决赛金奖。

对于学生,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无论是酷暑寒冬,我都深入教学一线,带领团队一起致力于拔尖技能人才的培养,学生在2021年、2023年分别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

在中国大地的沃土上,用辛勤和智慧书写“服务新质生产力职教何为”的创新实践答卷,是我孜孜以求的事业。奋斗没有止境,扛起使命,埋头苦干,我和所有职教人追梦的脚步永不停歇。

(中国教育新报记者 张赟芳 采访整理)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吴川杰:做学生心中的那盏“明灯”

2023年,我在北京高校第十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并包揽了全部单项奖。这其中,我最看重的还是“最受学生欢迎奖”这一项。这代表着,我的教学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喜爱,也是我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成果和最高的荣誉。

“为患者解除病痛,为人类健康服务,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你需要把你的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我的导师吉训明院士医术精湛、治学严谨,对患者充满人文关怀。一直以来,导师的话激励着我,更成为我钻研医学教育并专注科研的动力。我始终坚持,并努力把这份信念传递给自己的学生。

在我看来,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卓越的临床技能,更要有责任心、同理心和协作精神。因此,我时常告诫自己的学生,同时也不忘提醒自己:医生应该在医疗、教学、科研三方面协同发展。

患者满意、内心无悔、同行认可,这是临床医生的三重境界。在带领学生门诊学习、查房讲解时,我经常引导他们要有社会责任感,将患者的需求和健康放在首位;要多思考多创新,为成为医学科学家而钻研。“有这样一位细致严谨、认真负责的老师,真是泼天的幸运被我接住了!”学生的话让我备受感动,更让我体会到了自己作为医学教育者的职责所在。

我尊重每一名学生的个性,总是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一名学生刚入学,就向我请教如何鉴别烟雾病和动脉炎性血管狭窄的问题。我发给她一篇文献,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她自己思考,并对她说:“回去查一查,说不定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当学生和我进行了深层次的交流后,她告诉我:“我想我会永远记得这些知识。”

为了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临床思维和决策能力,我还时常以问题为教学切入点,为他们设置查房前解剖知识提问环节。刚开始,学生还会感到头疼,经常在前一晚看书至凌晨。但经过不懈努力,大家将压力内化为动力,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更加深入。

去年,我也体验了一把“挑灯夜战”——备战青教赛。为了展示帕金森患者手抖的症状,我请学生帮忙录制我模拟手抖动作的视频;为了呈现最佳效果,将复杂的神经内科知识简单化,我把妻子和两个孩子当作学生,实现“把课讲懂”的目标。

获得荣誉固然令人喜悦,但我深知这只是我医教研生涯中的片刻缩影。我更希望能牢记这份兴奋与成就感,继续用严谨的态度、客观的方法、批判的思维,对待每一位病人,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份研究。

回归日常就诊教学,我创建了微信公众号“吴川杰说”,为读者分享新知识、新指南、新前沿。学生告诉我,遇到不懂的问题,会习惯先在我的公众号寻找灵感和答案。他们还说,我的课堂就像我在公众号分享的诗,风趣幽默,令人不忍释卷。

(中国教育报见习记者 胡若晗 通讯员 张芃扬 采访整理)

给学生成长成才“铺路”,

以工匠精神筑梦新时代,

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每一个奋斗的你,

致敬!

节日快乐!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原题目:以工匠精神筑梦新时代

图片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海报设计:马虹霞

本期编辑:武一

觉得好看,点赞在看!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中国传感技术专利申请量上升至全球第三!这七个问题仍需解决

我们一直说中国传感器产业与国外先进水平,主要以欧美日国家为代表,有着巨大的差距,本次就口中的差距进行分析,总体上来说,传感器产业主要有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软件与芯片解决方案、应用等流程,技术壁垒高,细分环节多且分散等方面,中国传感器产业的差距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本文由KODENSHI来做详细的介绍。

芯片研发能力较弱

根据《中国传感器发展蓝皮书》披露,中国传感器芯片进口率高达90%以上,这也是我国传感器产业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最大的地方,中国做传感器的企业很多,但做传感器芯片设计的企业寥寥无几。

国内企业基本集中在产业链中下游,具有自主芯片设计能力的企业较少,智能传感器芯片的国产化率不足 10%,核心技术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

此外,本土智能传感器在设计、生产、测试等环节的标准缺失严重,产业链上下游缺乏有效的对接。

制造工艺装备落后

近几年国产传感器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不少传感器新品发布,部分传感器产品在关键性能参数上并不弱于国外大品牌相关产品。然而,国产传感器的问题不在参数,而是出在产品的可靠性、一致性、稳定性上,这才是许多大项目畏惧使用国产传感器的原因。

据了解电力部门采用国外传感器产品三年不需检修,采用国内产品每季度检修一次,石化部门重要生产线几乎全部采用国外传感器。

另一方面,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工程所需的高端产品也存在禁运风险,外资企业产品持续把持高端市场,并且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转变。

产品严重依赖进口

我国传感器依赖进口问题严重,国内传感器企业以跟仿国外同类产品居多,很多企业直接引进国外传感芯片进行封装加工,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自主研发产品。

在应用上,国内下游应用广泛,市场需求拉动作用大。但目前国内智能传感器厂商多为新兴的 Fabless 初创公司,技术上以仿制跟随为主,自身技术和产品性能还难以获得手机、汽车等大型应用商的信任,产品进入中高端行列依然存在一定困难。

这其中,价格也是一个关键影响因素,由于国际市场较为成熟,国外主流厂商价格已经压的很低,国内厂商又没有技术优势,在市场上难有竞争力。

市场对接能力较弱

国内传感器生产企业与下游应用缺乏有效的衔接,国外先进企业已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很多系统集成商对国产器件没有信心。

从近年来全球主要国家的MEMS专利数量来看,中国以15%的申请量位列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可以看出,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对高技术的跟踪和对高技术附加值产品的研发能力尚可,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上,国产传感器并未缺席。

虽然传感器专利的申请量较大,但其成果以样品居多, 距产业化较远,缺少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的能力和机制。大量传感器成果只以样品或专利文档的形式,封存与各高校和研究院所,没有到企业进行落地,转化成实际生产力。

难以形成规模应用

我国传感器企业规模总体偏小,绝大多数属于中小型企业。根据《中国传感器发展蓝皮书》披露的数据,我国现有 1600 余家传感器企业中,产值过亿元的不足 200 家,约占 总数的13%。而相关传感器概念上市企业中,大部分公司纯传感器业务占比较低,以传感器业务为主营业务的上市企业少。

传感器IDM厂商稀少

中国国内半导体产业相对较弱,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国产传感器厂商的发展。传感器产业链包括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软件与芯片解决方案、应用等方面,最为核心的当属晶圆制造环节,需要材料体系、工艺、设备和厂房 等的支撑。

因为晶圆制造对工艺及设备要求非常高,投入资金巨大, 国内绝大部分传感器厂商以无晶圆厂(fabless)模式居多,IDM厂商稀少且体量较小。

在全球17家主流MEMS芯片代工厂,除了宝岛台湾的台积电、世界先进、联电等传统代工厂,中国本土只有赛微电子收购的位于海外瑞典的Silex入榜,再无其他本土MEMS代工厂入围,可见中国大陆本土传感器芯片产业对全球供应链影响力几乎为0。

传感器算法不成熟

传感器设计软件价格昂贵,设计过程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目前国内尚无一套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熟好用的传感器设计软件,IntelliSuite、ConventorWare、L-Edit等国外传感器EDA设计软件几乎占领了整个中国市场。同时,这也是中国目前工业软件产业羸弱的一个缩影,不仅传感器行业如此,工业设计、芯片设计等领域也大都使用国外的EDA软件。

本土企业在传感器配套的软件环节中渗透率较低,被欧美如博世、 应美盛等自带软件算法的 IDM 企业垄断,技术与国际水准仍有差距。但是在传感器芯片及解决方案环节中,中小规模技术型企业在新兴应 用场景中渗透加速。

虽然从传感器的整个产业链上看,中国传感器产业在不同方面均存在不少差距,但在某些方面差距已经拉近,这其中传感器封装测试是差距较小的领域,特别是近几年中国传感器的发展,可谓是惊人的速度在发展。

我国在传感器技术研究方面,正在逐渐缩小与国外的差距,一批基于MEMS技术的新型传感器正在进入市场,在各领域中不断拓宽应用范围,设计技术、材料控制技术、生产技术、可靠性技术和测试技术不断发展成熟,量产能力逐步提高。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我国生产的传统传感器,如力学量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电压敏传感器,产销形势稳中有升,不仅在国内市场的份额逐步增长,还同时满足了部分国外市场的需求。通过世强硬创这个电子行业的互联网平台,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国产品牌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同时,可以申请相关免费样品,寻求专业传感器FAE的研发测试帮助。

当前,我国传感器产业正处于由传统型向新型传感器发展的关键阶段,它体现了新型传感器向微型化、多功能化、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和网络化发展的总趋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传感器技术定能脱颖而出,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相关问答

怎样看待巴基斯坦陆军要购买100辆VT–4坦克这则新闻?

原因是双方坦克的质量没有什么太大的代差,加之印度陆军的坦克在数量上占优(列强们不对印度施以武器禁运)……所以,才有了巴基斯坦最后被肢解!有鉴于历史上的...

马斯克的SpaceX发射成功意味着什么?

类似庞氏骗局,马斯克大忽悠一个罢了,是美国互联网金融圈钱骗局第一人马斯克,金融洗钱圈钱套路自燃自爆特斯拉。精明的特朗普禁运芯片,叫通用回美国,而不在...2...

2020年,斯特拉Model3是否值得购买?

那特斯拉Model3到底怎么样,我们来看看他值不值得买?先来说一说特斯拉的优点:1.安全性:国外版成绩优异特斯拉model3在此前的欧洲E-NCAP碰撞测试中得到...3...

中国芯片最大痛点:光刻机为啥这么难?

大家都说中国可以造原子弹,为什么造不了光刻机呢?而且原子弹几十年前就造出来了。中国1964年爆炸第1颗原子弹,1967年爆炸第1颗实用氢弹,这是集中了国家力量...

《瓦森纳协议》是什么?

《瓦森纳协定》又称瓦森纳安排机制,全称为《关于常规武器和两用物品及技术出口控制的瓦森纳协定》,目前共有包括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40个成员国。随着...

华为芯片有可能给中兴用吗?

如果稍微熟悉中兴和华为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中兴与华为是一对不折不扣的“冤家”,都视对方为最大竞争对手.他们不仅曾经在国内市场展开血拼,在国际市场亦互不相让,...

中国的高精尖,等装备在世界上是什么地位?

麻烦哪位看官!谁清楚:顺德机械手控制系统联系电话,机械手...

[回答]宇丰视觉检测系统就是用工业相机代替人眼睛去完成识别、测量、定.位等功能。宇丰更好地绕开障碍物代替工人完成枯燥动作宇丰传统人工检测,从工作效...

据研究显示无人驾驶事故率明明比传统驾驶低,但为什么大众的认可度不高?

无人驾驶事故率偏低的说法有待商榷。第一,无人驾驶在个人用户中目前还没有正式推广,事故率统计都是在测试中取得的,来源和准确性都没有说服力;第二,无人驾驶...

如何评价阿里达摩院自主研发AI芯片?

达摩院可能是阿里云和阿里淘宝技术部之后另外一个重点项目,阿里云承载的是阿里未来十年内的阿里发展的主线业务,淘宝技术部一直都是创新项目孕育平台和阿里技术...

展开全部内容